张家口记忆话说洋河

古老而曲折的洋河,就像一条系在怀安大地上的襟带,奔腾不息,滚滚东流。正如《怀安县志》中所记载的:“洋河潺湲奔赴,巨细相涵者,上谷之襟带也。”在洋河两岸有过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遗址,也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遗闻、政迹。洋河两岸的名人政迹、传说数不胜数,象前国民革命军著名爱国将领武士敏就是洋河边上的灵秀。前呼和浩特市长阮慕韩,其子阮崇武,石油工业的创始人之一康世恩,他们的故乡都在洋河边上。

洋河的支流与干流

东洋河古于延水、修水。其上游为长川、头道河、二道河、苏禄计河,头道河为正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前旗4顶房子附近。《水经注》载:“于延水出塞外柔元镇西长川城南小山,故亦名长川。东南流经且如县故城南与二道河合,东流过石嘴子合于头道河,又东流与苏禄计河合。东南流入纳令沟为东洋河,如边过万丈崖为怀安县界,自纳令沟至万丈崖五十五里,始名东洋河。”流经东洋河村、新坝房村、西沙洼村,至第十屯村北汇入洋河。境内流程19千米,河面平均宽度90米。总流域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境内流域面积29平方公里。平均流量为每秒4.12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立方米,最小流量为0,年均径流量1.6亿立方米,最大径流量3.45亿立方米,最小径流量0.85立方米。河道比降5‰,为终年河。

西洋河别名小洋河,古延乡水,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西洲村附近。流经山西省新平,由县城西部西洋河村入境。《水经注》载:“延乡水其上游为兆哈河,也称昭哈河,源于昭哈岭之麓。南流汇乌尔古河,由南流汇蒙古几河,又迤南而东流由天镇县新平堡,流入西洋河口,始名西洋河。”东流首经西洋河水库,出库经翁家湾、王家湾、马圈湾、石头台、满洲坡、大西沟、景家湾、宋家房、渡口堡、关帝庙、良民沟、郭家房、新坝房、柴沟堡、刘家窑、南忻屯,转东北向于第十屯村北汇入洋河。东、西洋河合而东流十余里于会河口(今南忻屯村东南米)与南洋河合,入洋河。总流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境内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境内流程23.5千米,河道平均宽度米,平均年径流量0.44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0.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0.25亿立方米。河道比降9‰。水流湍急,平均流量每秒0.6立方米,为终年河。

南洋河古雁门水,发源于山西省阳高县贾庄。流经山西省天镇县,由本县西南李信屯村入境。《水经注》载:“雁门水出自山西雁门山,在阳原县西北塞外,东南流自车石沟口入边。经阳高县之十里河、肖家屯,有白登河汇入,又东流经天镇县之镇门堡、瓦窑堡,至永嘉堡南,自河头至北二百余里。东又流入南洋河口。”东流历两山间经李信屯,又东北流,经田家庄、黄榆沟、西湾堡、张家场、水闸屯,更名石嘴河。至南河台铺之东北出山,又东北流经李家窑西至会河口与东、西洋河会合。南洋河自若口至此行山中50千米,出山又行10千米。境内流程27千米,平均河宽米。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境内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最大年径流量2.8亿立方米,最小为0.67亿立方米,平均径流量为1.29亿立方米,平均流量每秒4.27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立方米,最小流量为零,河道比降为5‰,为终年河。

洋河别名大洋河,为本县主要河流。战国前洋河及其支流统称修水,秦至唐统称于延水。辽代为牧羊地,故称羊河。元朝在北岸设阳门县,故称阳河。明朝后因河沙滚滚如汪洋,故称洋河。从柴沟堡镇东聚集东、西、南洋河三水,东流经会河口第十屯、第九屯、第六屯、三合屯、第三屯、2堡子、双家房、第四屯、西房子、大众、东房子、尖台子、刘家堡、赵家窑,由稻地房村北出境。然后又经宣化、怀来、涿鹿,注入官厅水库。河床宽:东洋河至西沙洼段为米,东沙洼至出境段为米,最宽处达米。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境内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境内流程26.3千米。年平均流量每秒17.6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立方米,最小流量每秒0.07立方米,年径流量5.56亿立方米,河道比降1‰。泥沙河床,为终年河。

洋河的传说故事

洋河是怀安与万全两县的一条界河,河水如一条白色练带,昼夜不停地潺潺流淌。通过民生渠、南2干渠和广济渠三条渠道,引洋济洪、灌溉农田。河水所到之处,林木茂盛,稼禾丰收,牛羊成群,鸟语花香。洋河上游还有3条支流:东洋河、西洋河、南洋河。说起这三条河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哩。

相传,很久以前,婴子川上有一个村落,村里住着一户姓田的人家,以种南瓜为生。田老大种的南瓜个大味甜,吃起来特别香,在婴子川一带很有名气,瓜好卖,赚钱多,日子过得也舒坦。唯独不趁心的,就是两口子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还没有个孩子。盼孩子盼得着了迷,看见谁家的孩子都爱得不行。

这年四月十八,鸡还没叫头遍,田老大就起来,步行三十多里,来到奶奶庙烧香祷告,求送子娘娘给他家送个孩子。

田老大烧香摆供,从阳婆婆出宫跪到日落西山。在他走出庙门回家的时候,天上飞过一排大雁,头雁冲着田老大叫了1声,从嘴里吐出1颗闪闪发光的南瓜籽。

田老大把南瓜籽拿回家去,挖坑种进自家的瓜园里。

几天以后,瓜籽出苗了,苗儿长得又肥又壮。又过了几天,瓜秧拉蔓了,蔓儿又粗又长。再过几天,开花结瓜了,南瓜结得又大又圆。

秋季到了,田老大两口子把南瓜摘下来,抱进屋里,刚刚落地,“嘭”的一声裂成两半,一个白白净净的大胖小子从南瓜里跳了出来。田老大两口子欣喜地把孩子抱在怀里,高兴地喊:“我们有孩子啦,我们有孩子啦!”这孩子从南瓜里出来,人们就顺口叫他“南瓜孩”。

一晃10几年,南瓜孩长成一个大后生。这年,婴子川一带遭受了千载难逢的大旱,井干了,泉枯了,人们拖儿带女,背井离乡去逃荒。

田老大夫妻俩病倒在炕,不能远行。南瓜孩急得火烧火燎。他见水缸干底,提起水桶出去找水。走呀,走呀,在1座马鞍山深沟里找见一个小泉眼,半天才流满一桶水。

南瓜孩提着水往家里走,路上碰见一个白胡子老人,他说三天没喝一口水,快渴死了。南瓜孩把水桶提到老人眼前说:“老爷爷,您喝吧。”老人一口气就把一桶水喝光了。南瓜孩想从老人那里求得一个办法来解救婴子川的父老乡亲。白胡子老人说:“只要你决心大,能吃数不尽的苦,敢冒生死之险就一定有办法!”南瓜孩急忙说:“只要能救婴子川,天大的苦我也能吃,搭命的险也敢上!”他咬破手指,对天盟誓。白胡子老人见他心诚志坚,就对他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黑龙湖,若能借得开山斧,劈山引水,可以解救婴子川的黎民百姓。”

南瓜孩把父母托靠给邻居,带上白胡子老人送给的拐杖上路了。

他走啊走啊,一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一路上翻山越岭,斩豺打狼,历尽艰险。这天来到一座山下,悬崖断壁,怎样也找不着上山的路。正在这时候,忽然从山腰的石壁上,垂下一条大蟒,把身子倒挂在石壁上,张开血盆大口,两只大眼死死瞪着南瓜孩。南瓜孩赶路心切,顾不上多想,也不畏惧,掀起身子跳进大蟒嘴里,他壮着胆子朝里走,越走越亮堂,原来这是一条进山的暗道。

他攀啊攀,一直攀了九九八十一个台阶,终究翻过大山,到了山的那边。他抬眼一望,只见高山望不到顶,白云绕山腰,一股泉水从山腰石缝中冒出。

南瓜孩沿着小溪走上去,穿过一片桃树林,见小溪的源头青堂瓦舍。他高兴地走到屋前,只见屋里有个青衣女子在弹琴。这个女子长得十分美丽,弯弯的眉毛,明亮的眼睛,桃子一般粉红的脸蛋,就象天上下凡的仙女。南瓜孩悄悄站在堂前,不敢打扰她弹琴。他等了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直等那青衣女子把琴收住,才轻轻走上前去,叫声“青衣姐姐,”,渐渐讲述了自己的来意。

那青衣女子抿嘴1笑,问:“要借我家开山斧,你带甚么礼物来送我?”

南瓜孩说:“我只有白胡子老爷爷送的一根拐杖。”

青衣女子摇摇头说:“那是你的防身宝剑,我不能要啊!”说完,拐杖真的变成1柄锋利的宝剑。南瓜孩说:“青衣姐姐,你发发善心,救救婴子川的黎民百姓吧!”青衣女子说:“没有礼物送我,镇山宝怎能随便送人,你等着吧!”南瓜孩真的在那里等着。

从阳婆婆上来等到日头落山,从玉兔东升等到明月西下。

他等啊,等啊……瓢泼大雨夹着冰雹,劈头盖脸地倾注,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听凭雨水浇在身上,听凭冰雹砸在头上。

他等啊,等啊……狂风骤起,风卷鹅毛大雪扑来,他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他等啊,等啊……太阳出来,地面上象着了火,热气灼人,就象捂进蒸笼里,连气都喘不过来,他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青衣女子走出来问他:“你怎样还不走?”南瓜孩说:“你叫俺等着,俺就等着!”青衣女子说:“看来你是个诚心诚意解救婴子川的人。好吧,我把开山斧借给你。”说着,引着他来到1座山前。这山十分险要,山前有九丈高的崖头,崖顶上长着一颗马尾松。青衣女子取出一把金钥匙,打开山们,只见岩穴里边一张青石桌上放着一柄寒光闪闪的开山斧。南瓜孩拿起开山斧,告别青衣女,继续朝西走去。

他走了一天又一天,终究来到了黑龙湖。黑龙湖大的一眼望不到边,湖堤硬得象石头。南瓜孩举起开山斧就要劈湖堤,只听一声响,湖中窜出一条黑龙来,口吐白沫,耀武扬威,扑向南瓜孩。南瓜孩从腰间抽出宝剑,向黑龙刺去。他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越战越勇,黑龙渐渐招架不住,一头钻进湖底。南瓜孩紧追不放,赶到湖边,一个猛子扎下水去。湖水翻滚,白浪滔天。南瓜孩跃出水面,只见他一手抓着龙角,一手握着宝剑,骑着黑龙,赶上岸来。

南瓜孩举起开山斧,用尽全身力,朝湖堤的东北角劈一斧,1声巨响,湖堤被劈开一个大豁,湖水哗哗地流出来,这就是东洋河;南瓜孩又朝黑龙湖正东劈去,1声巨响,湖堤又被劈开一个大豁,湖水哗哗流出来,这就是西洋河;南瓜孩又朝黑龙湖堤的东南劈去,1声巨响,湖堤又被劈开个大豁,湖水哗哗地流了出来,这就是南洋河。3条河流向婴子川,黎民百姓得救了。

由于地形的原因,三条河在南忻屯村北会聚在一起,成了一条大河,人们管它叫洋河。

产生在洋河流域的人文轶事

洋河水潺潺流淌,浇灌着丰腴的土地,养育着两岸的人民。自古及今,从洋河流域走出好多贤达志士,他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贡献;或以自己的地位和权势,给社会以影响;或在不同的领域,给后人留下宝贵的遗产,从而在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据《水经注》记载:“于延水东,经纲城南,《史记》蔡泽燕人,谢病归,相秦,号纲城君。”蔡泽是一代辩才,靠自己的机灵和雄辩,当了前秦时期的丞相,前后奉事秦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和秦始皇,曾出使燕国,在他的游说下,三年后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了人质。按《史记》记载,多智善辨的蔡泽就是我们怀安人,他的封地也在洋河流域。

翻阅《徐文长集》,发现里边有一首《过洋河》的诗:“塞外河流入塞驰,一般曲曲作山溪。不知何事无鱼鳖,一石惟容五石泥。”因而可知,明朝大文学家、画家徐文长与洋河,还有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结。据史料记载,徐文长和宣化巡抚吴兑是同学。明万历4年(年),吴兑得知56岁的徐文长生活迭遭曲折,便邀他到宣化府做幕僚。他来到宣化后,随同宣大总督方逢时、巡抚吴兑巡查口北山川关隘,调查了解边防情况。所到之处,见边民和睦共处,安居乐业,甚是欣慰。徐文长不仅是画家、文学家,还是个旅行家,酷爱游山玩水,不远千里来到塞北,总要到宣府各地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北国的大好山河。听说,他还到过怀安白腰山,在此画了1幅《白腰锦鸡逗樱图》的水墨画,并在画上题了1首小诗:“樱桃虎魄珠,一树忽砗磲。入袖迷吴苧,如珩信楚书,朱唇尝处讶,翠叶冻边舒。欲问丹阳鸟,曾衔此类无?”他把这幅画存在了白云菴中。到乾隆初年,这幅画就不知所踪了。徐文长在宣化住了不到一年,还过了一个春节。除为巡抚撰写《上边防疏》、《定国事疏》等奏章外,还写了《上谷歌》、《过洋河》等诗篇。

早在多年之前,我县人丁希少,村廓寥寥,多数还是未开发的处女地。那时,山上草木葱茏,山下河水清清,真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后来,由于从山西、江南大量移民,充实边防,人口急剧增加。再加上李文忠率明军攻打边防重镇和“燕王扫北”等各次战乱,致使了山上森林的破坏,加重了水土流失,导致洋河水泥沙含量增加。每逢暴雨,山水夹带着大量泥沙顺流而下,洋河洪水滔滔。所以,徐文长在诗中说,一石水里有一半是泥沙。固然,泥沙有它的坏处,但也有它的好处。下游人们利用洪水,引洪淤灌,增进食粮增产。当地还流传着一首顺口溜:“洪水淤一方,二年有期望;盐碱不见面,食粮撑破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年11月,我军第二次解放张家口。依照毛主席的战略决策,我军对张家口围而不打,诱敌增援。国民党第35军刚到张家口,我东北野战军入关,迫使敌人回撤,双方在新保安一带展开决战,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

大型公益图书征集历史文化、诗歌、茶文化原创稿件

日前由《张家口原创浏览》与《张家口生活》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疗那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jiakouzx.com/zjksxs/3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