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香梦想有只小背篓

梦想有只小背篓

作者:姚建香

这些年每当师生、同事、朋友聚会的娱乐项目中,少不了轮流唱歌,每次轮到我时,我总喜欢唱那首宋祖英的《小背篓》,大家都说唱的好,尤其那些做妈妈的人。其实我的唱歌水平并不高,大家之所以认为我唱的好,也许是因为这首歌融入了我浓浓的情感吧。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我作为母亲的女儿,作为儿子的母亲,对这首歌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的歌词把母爱聚焦在了小小的背篓上,而且拥有一只小背篓曾经是我的一个小小的梦想。

在我儿子出生不久的时候,丈夫在外忙碌不常回家;婆婆又惦记农村的儿子,忙着车马店生意和田地里的农活;母亲开着挂面小作坊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她们都没时间经常陪我带孩子。那时,收入还比较低,丈夫的事业刚刚起步,所以也雇不起保姆。孩子出生80天后,空落落的房子里只剩下我们母子形影相吊。孩子小的时候还好说,虽然在他醒着的时候耳畔听不到我的声音就哭,但他毕竟还不会爬、不会走,我干活的时候不用担心他掉到地上摔伤。可是到他会爬的时候,我可犯愁了,我想尽了一切可想的办法,即能使我们娘俩的衣食住行有着落,又不能让孩子摔到地上受伤。孩子睡着的时候,我开始到院里砸煤搬到家里以备取暖做饭,开始洗丈夫换下的衣服以及孩子的衣服、尿布等。一日三餐在孩子醒着的时候,只能是一只胳膊夹着孩子,另一只胳膊做饭、吃饭,有时我用床单、围巾把孩子捆到背上背着他干活,可是捆得太紧他不舒服就哭,捆得太松孩子又容易掉下去,那时候我真希望自己多长几只胳膊和手。上厕所就更成了问题,要等孩子睡着才能去院子里的厕所,实在着急时就把孩子放在一个大水缸里,等我回来孩子已经哭成了泪人。那时,我脑子里突然闪现出南方人背孩子用的小背篓,那该是个多好的带孩子工具啊!于是便日思夜想如果有只小背篓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背着孩子干活啦,可以及时为丈夫和孩子洗衣服等。那时候我看见丈夫回到家里总是心不在焉、不开心的样子,总想他是工作压力大,我总想多干活、不想让家务活分他的心,以此来分担他的压力,可是我没有一只小背篓,干起那些活来就又紧张又累,尽管如此我还是默默地包揽了一切家务。

于是我让姐姐在工作之余去转县城的商店找小背篓,姐姐说“咱县城哪有啊!”。是啊,那是南方人的独创杰作啊,因为南方人勤劳、生的孩子多又没人帮着带,于是他们在辛劳的带孩子和劳作过程中发明了小背篓这个物件,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说的好:一切认识和创造都来源于实践。南方人的勤劳实践才有了一个个发明创造;才出了一代代名人。而北方的女人大多很享受,多数靠男人养活、生了孩子不是婆婆帮着带,就是母亲帮着带,再则就是雇保姆,吃饭轮替,哪用的着小背篓啊!因此也没有这个发明,小背篓在北方也没有市场价值,所以在北方是买不到小背篓的。

那时我虽然想得到一只小背篓,但终究没能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自己一直把孩子带到一岁半,那中间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事隔多年,当我回忆起那段艰难的岁月,便深深地爱上了《小背篓》这首歌,因为它是我曾经的一个小小的梦想,涵盖了我人生的一段丰富的育儿经历,这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

作者简介:

姚建香,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张家口市作协会员,张家口诗词协会会员,蔚县作家协会会员。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蔚县水西煤矿档案助理馆员、描图员。业余喜欢写作,从头做起,作品多次在“商业杯”文学大赛中入围获奖,发表于《蔚州文艺》、《雪绒花》《蔚县文化》等报刊。

雪绒花原创文学,以独特的文字表达个体独到的发现,尽现汉语言文字之美、思想之明,提倡自然、朴实、本真、唯美。欢迎广大文朋诗友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jiakouzx.com/zjksms/79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