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重霾来袭,究竟哪些霾说才靠谱

---第二十三期---

/12/21

今日“荐读”含一篇关联阅读《到现在,雾霾还是美国的心头患》

推荐语

作者/张坤

面对沉重的雾霾,群体性“失态”是情有可原的,可是各种喧嚣尘上、令人恐惧和迷惑的解释与评论,比雾霾更令人“失语”。

雾霾当前,一方面最基本的科普、健康知识亟待普及到普罗大众,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有勇气和理性做好权威解释、心理疏导,同时,以“开刀剖腹”的姿势继续攻坚克难。

相信大家会一起共同为“活着”而战,为命运而携手埋头苦干前行。

霾与风电是否有关治霾为什么总拿机动车开刀重霾来袭,究竟哪些“霾说”靠谱

《中国青年报》年12月21日01版

刘世昕

12月16日起,入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重污染过程始终盘踞在华北地区。根据环保部12月19日的数据,已经有8个城市爆表。今天,在雾与霾的重创下,北京等多个城市的污染指数急剧攀升。

  与污染“相伴”的是民众对污染成因的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梳理了多个频频被公众提及的有关霾的问题,请8位国内权威专家一起“读霾”。

霾究竟是哪里的“特产”

  

  网络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京津冀的雾霾主要是由内蒙古、陕西、山西这个省、自治区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雾霾最严重的京津冀三地是受害者,情况到底如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说,大量的观测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气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积累加上外地传输导致的。

  其中,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对PM2.5污染的贡献约为70%。

  京津冀区域面积虽然只占全国的2%,但年常住人口占全国的8%,煤炭消费占全国的9.2%,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倍、4倍和5倍。

  周边省市的区域传输对京津冀PM2.5污染的贡献约占0%,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山东、河南两省的污染排放。此外,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的排放对京津冀PM2.5污染也有一定的“贡献”,但不是污染的主要原因。

  柴发合说,治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有必要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行联防联控。

  据北京大学教授谢绍东介绍,各地雾霾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目前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和生物质燃烧等。各个城市和地区视产业结构,各行业排放比例有所不同。

车限行了,工厂限产了,为什么空气还不好

  

12月19日,石家庄连续多个小时爆表后,当地公众不断发出质疑,治霾是不是停滞了?

  细心的北京公众也发现,年下半年以来,北京PM2.5浓度改善停滞了。现在什么招儿都使了,仍然出现严重污染,治理方法是不是有问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说,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地针对大气PM2.5污染治理,在多个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主要包括:统筹区域环境资源,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有效控制移动源排放;加强扬尘控制,深化面源污染管理;创新区域管理机制,提升联防联控管理能力等。

  贺克斌进一步解释说,年,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年PM2.5年均浓度比年下降4%;5年PM2.5年均浓度比年下降6.2%。截至目前,北京市今年的PM2.5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9.2%,河北省的PM2.5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9.1%。

  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反映了京津冀区域大气PM2.5浓度在逐年下降。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来看,今年北京、天津、河北的“优良天”都比去年小幅增加。

  贺克斌还举例说,今年春夏时节,大家在朋友圈中“晒蓝天”的频次明显高于前几年,公众也切身感受到了空气质量的改善。

抗霾是不是真的只能等风来

  

朋友圈里不乏这样的段子,大家总是调侃说,快了,快了,风已经在路上了。难道抗霾只能等风来?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书肖说,污染的产生不是一时一日,污染的治理也难一蹴而就。京津冀区域正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过程叠加的时期,燃煤、工业、机动车和居民生活排放量都处于高位,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还很艰巨。

  王书肖解释说,目前京津冀区域的污染治理处于第二阶段,即污染的发生发展受自然边界条件的影响显著,比如风速、湿度、边界层高度等这些气象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期间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情况下,这个表现就更加突出,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但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强度大,还是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要彻底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必须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

风电致霾说是否靠谱

  

每逢重污染天气来临,总有一篇帖子会被反复传播,文章的主旨说,内蒙古风力发电场和三北防护林使北方风力衰减,这导致了京津冀雾霾严重,雾霾无法被吹散。

  这个说法是否靠谱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表示,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认为,发展风电对局地风速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范围非常有限。他介绍说,丹麦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风电场对下游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范围的地面风速有明显影响,但超过公里之外,影响可忽略不计。

  以北京为例,北京距离内蒙古多公里,距离张家口约公里。所以内蒙古和张家口地区的风电不会对北京地区风速产生显著影响。

  另外,他介绍说,防护林带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沙地、保持水土、减缓风蚀、降低扬沙,其对风场的作用主要是大气边界层以下的近地层影响。而能驱散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的是大范围冷空气来袭或降水“湿清除”效应。冷空气影响范围垂直方向远远超过边界层或米以上的,其水平尺度可达百公里以上,三北防护林不可能阻挡冷空气或寒潮,影响下游大范围区域风场。

  徐祥德说,京津冀地区重污染频发,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地与周边区域污染物排放状况。当然,区域性大地形“背风坡”弱风区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象条件变化特征,以及该区域周边大气污染输送等,在某些时段也可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煤改气”加剧北京雾霾污染?

  

除了风电致霾说外,一个在专业人士间讨论的话题,近期也在各类社交媒体被提及,那就是“煤改气”加重雾霾。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解释说,按照我国当前的天然气消耗量计算,每年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气态水在亿吨左右,假如全部转化成液态水(但实际上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液态水),平摊在全国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估算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液态水的厚度连0.1毫米/年都不到,仅占大气中可降水量的几十万分之一,影响微乎其微。所以说,“煤改气”不会显著增加北京市大气中的湿度,不是北京地区“丰富水汽”主要来源。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说,无论是燃煤、燃气还是燃油,都会排放氮氧化物。“煤改气”是否会导致氮氧化物的升高,主要取决于改气之前煤炭的燃烧方式和煤炭品质、改气之后采取的燃烧技术等因素。如果采用了低氮燃烧技术,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就会降低。我国脱硝比脱硫的起步晚,近年来大气环境中的氮氧化物浓度下降并不像二氧化硫那么显著。氮氧化物浓度的增加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但这是可控的。而且污染成因和机理非常复杂,不能因为氮氧化物浓度没有明显下降,颗粒物污染依然严重,就说是煤改气造成的,这是不科学的。

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只拿机动车开刀

  

一个有关机动车的有名段子是:开的是达标车,用的是达标油,为啥还说机动车污染,难道是开车的姿势不对?这则段子其实反映了有车族对机动车到底对雾霾有多少贡献的质疑。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程水源说,根据北京市大气PM2.5污染源解析结果,在PM2.5的本地污染源贡献中,机动车排放占比为1.1%,燃煤占22.4%,工业生产占18.1%,扬尘占14.%。可以看到在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的占比最高,因此北京市重点控制机动车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程水源也强调,控制机动车排放仅仅是治理空气污染的一个环节,北京市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还实施了很多其它重要措施,包括大力压减燃煤、民用散煤清洁化、燃煤小锅炉和“散小乱污”企业的淘汰治理、建筑施工扬尘管控等。

  他进一步解释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市针对大气PM2.5污染治理做的工作远远不止机动车一项,包括推进散煤清洁化替代、燃煤小锅炉“清零”工程、“散小乱污”企业关停淘汰任务、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等措施,只有当这些措施形成合力了,抗霾才有成效。

推荐本文关联阅读

到现在,雾霾还是美国的心头患

《中国青年报》年12月21日12版

黄昉苨

原文

◆◆◆

刚到亚特兰大的那个月,我发现自己堪称“巴甫洛夫的狗”,一出门,看见天空就条件反射地出手机照相。往往还大惊小怪地大喊大叫——“哇……”“那个云怎么会有这种质感!”“怎么能有这么一丝丝的云”“那一朵朵的……”

兴奋半天后,发现马路上就俩人抬头看天:一个是我,一个是我丈夫。

后来我跟学校里一个高级研究科学家H博士聊天,说我最喜欢亚特兰大“空气好”,科学家露出了啼笑皆非的表情:“亚特兰大可是全美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啊!不然你想想为什么佐治亚理工学院在这方面的研究力量会这么强?”

我这才想起来H博士就是专门研究大气污染与政府政策的。两年前,当我还在为《冰点周刊》探索版写稿的时候,在H博士及其队友的指点下,我第一次通过他们办的空气质量预报网页看到,根据风向的不同,石家庄、保定、唐山等城市会各自向北京输送土产的霾。在这种情况下,雾霾的问题,并不是一个个城市只看着本地数据就能解决的。

尽管是美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亚特兰大还是很少有肉眼能看出的空气污染。除了“天怎么这么蓝”“草怎么这么青”等满大街的感叹,我与丈夫满怀新鲜感地发现空气澄澈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万物的色彩都会更亮堂一点,建筑物的线条似乎更清晰立体,衣服和鞋怎么穿都不脏。我俩都迷上了看阴天灰沉沉的天空,浓淡不一的云朵柔软地彼此拂过,仿佛一纸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有时候心血来潮查一下PM2.5的数值,发现是6,那感觉,就像发了横财在家装了个瑞士进口空气净化器一样满足。

后来再见面,H博士给了我一本上世纪80年代的科幻小说:“加州理工的一个老科学家写的。你看了这个书就知道,现在中国的争论,美国也都经历过。”

我一看小说的内容简介,“故事开始于一个常见的洛杉矶雾霾天。这一回,当霾徘徊不散,而空气中的臭氧含量攀升至制高点时,科学家沃尔特·彼得斯知道事情不对头了。空气泛出黄色,不久之后成了褐色。那厚厚的、笼罩着天空的霾,其实是一只活生生的怪兽,它能够毁灭汽车、飞机和大楼,能在人世间燃起大火,并且……还能害死人类。”

这熟悉的味道,美国人民在雾霾上也是见过世面的!

这时候科学家当然要冲出来战怪兽啦。据说故事里接下来出场的气象专家、空气污染专家或电脑专家都是现实存在的人物,淘气的老科学家一边解释着空气污染的种种成分,一边就把自个儿的同事统统拉进科幻小说里拯救地球了。

我渐渐琢磨出,美国当下这种天朗气清的日子得来并不容易。70多年前洛杉矶第一次遭遇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时候,人类还既不知道空气中的浑浊来自何方,也不知道它对身体有多大害处。如今,空气污染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一类致癌物”,而加州,也已经从灰雾缭绕变回蓝天白云——其背后是对发电厂、钢铁厂、炼油厂等大企业制定的严格环保标准,是对每一辆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与对违规者的重罚。也就是说,谢天谢地,短短几十年,人类已经摸清了怪兽的技能,也知道怎样把它锁起来。

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在美国,拴在这头怪兽身上的链子没有松懈过。到现在加州登记的所有车辆还是要每两年过一次“雾霾检测”,确认不是污染源,才能继续上路。去年,德国大众集团被发现使用作弊软件来应付检测,最后被罚向联邦环保局支付27亿美元的罚金,同时还得花上另外的多亿美元赔偿美国消费者。

今年夏天,由于臭氧污染打破了9年来的最高纪录,美国联邦环保局在南加州开始了“培训平民科学家”的推广活动。他们决心深入社区,训练普通人使用检测仪器,自己动手检测身边的空气质量。

一开始我读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是很想笑的:这都要推广?那我认识的那些被雾霾逼成空气污染百科全书的朋友,岂不个个都是专家?

新闻中的解释让人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件事:这次加州空气污染,主因是异常高温与停滞的气流。这种自然原因导致的污染不易改变,会导致急诊室病患人数增加、学童缺课人数增加。因此,环保部门希望这些“平民科学家”能够在家检测空气污染指数,不仅让科学家获得更详尽的研究数据,也能让居民根据本地空气指数调整户外活动时间,避开污染严重的时段和地点。

是啊,就算看起来蓝天白云,我们也可能正身处以美国标准看来甚为严重的空气污染环境中。就算是面对人力难以及时改善的空气污染,他们对会受影响的人群的







































甲氧补骨脂素 xywy
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jiakouzx.com/zjksms/7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