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汪小院-张家口流浪狗驿站—两栖动物与爬
常有人问我:“龟不属于两栖动物?”我的回答当然是:“龟是爬行动物。”今天我就简单的阐述一下这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很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那就是爬行类是由两栖类进化而来。那么区别是什么呢?
两栖动物并不是说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而是说幼年时期在水中生活,前期靠外腮呼吸,后期靠内腮呼吸;成年之后靠功能还不完善的肺主呼吸,同时靠光滑、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这才是两栖动物的定义。所以两栖动物有两大特点:一是产卵必须在水中;二是成年后所生存的区域不能湿度太低,也不能距离水源过远,即使是能够长途跋涉的南美海蟾蜍以及善于树栖生活的树蛙类也不例外。否则皮肤一旦过于干燥,就会有生命危险。两栖纲可分为三目:无足目、无尾目和有尾目。无足目即为蚓螈类,无尾目则为蛙和蟾蜍两大类,有尾目就是蝾螈类。从进化阶段的角度讲,有尾目相当于无尾目的蝌蚪时期。两栖类是由鱼类进化来的,两栖动物是水栖脊椎动物进化为陆栖脊椎动物的过渡阶段,红树林的弹涂鱼、非洲的肺鱼、多鳍鱼都是鱼类由水中向陆地进军的有力证明。
该说一下爬行动物了,什么是爬行动物?我的理解是这类动物应该命名为“终生肺呼吸变温脊椎动物”。名字有些复杂,我来解释一下。脊椎动物分五大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刚才说了,两栖类幼年靠腮呼吸,成年之后才靠肺呼吸;鱼类是靠腮呼吸的,前边提到的所谓肺鱼,它们的“肺”也不是真正的肺,而是鱼鳔。鸟类和哺乳类虽然是终生靠肺呼吸,但它们是恒温动物,故我将爬行类叫做“终生肺呼吸变温脊椎动物”,不过有些繁琐,我还是称其为爬行类吧。那么爬行类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现存爬行动物共分五大类:蛇目、有鳞目、龟鳖目和鳄目,以及现今仅存一种的喙头目生物-喙头蜥。它们在移动的时候肚皮都会贴着地,所以就简称为爬行类了。如同芳香烃,并非所有的此类物质都有芳香,叫这个名字也是因为最早发现的芳香烃具有芳香而已。爬行类曾创造了地球上非常辉煌的生物繁盛时期,那就是恐龙时代!爬行类已经完全适应了陆地生活,卵被包裹了厚厚的壳,肺功能得以完善,皮肤保水能力剧增,且智力显著提高。“终身肺呼吸变温动物”真正的称呼应是“蜥形纲”,蛇目、有鳞目、喙头目、始鳄目属于蜥形纲双孔亚纲鳞龙下纲;蛇颈龙目和鱼龙目属于蜥形纲调孔亚纲;鳄目、槽齿目、翼龙目、蜥臀目和鸟臀目属于蜥形纲双孔亚纲初龙下纲;龟鳖目、杯龙目、中龙目则属于蜥形纲无孔亚纲。蜥臀目和鸟臀目包括了所有的恐龙成员,所以蛇、鳄、龟、蜥蜴是恐龙的兄弟。而鸟类是槽齿目的后裔,在动物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门鸟纲,鸟类属于恒温动物。
当然,任何群体都有个别的存在,例如纯草食性的偶蹄动物,本应都是素食主义者,如鹿、牛、羊、骆驼、长颈鹿等等,可却偏偏出了喜爱捕食小动物的另类群体—欧洲野猪。在两栖动物的大家庭中,也有那么一些非主流存在。属蝾螈类的墨西哥美西钝口螈(六角恐龙),外腮永远保留,除非水中碘含量过大,否则它们永远变不成一般成年蝾螈的模样。非洲的负子蟾和光滑爪蟾,它们即使长到成年也不上岸,就如同鱼儿一样,一辈子生活在水中。爬行类中也有非主流存在,例如翱翔天空的翼龙,遨游大海的沧龙类、上龙类、蛇颈龙类、鱼龙类、海龟类。爬行类必须将卵产在陆地,海龟每年都有产卵季节,母海龟只有这个时候才上岸,而公海龟从卵中孵化出来奔向大海,这辈子就再也不上岸了。鱼龙甚至进化为卵胎生①的生殖方式,即卵在腹中孵化,待长到一定程度才出生。类似于今天的海豚,鱼龙在出生的时候也是先出尾巴再出头,防止头先出来因溺水而被淹死。在水中生产就免去了上岸的危险时刻,因为靠鳍在陆地上活动是相当危险的。
啰嗦了半天也就是想说一下能够在水中长期生活的不一定就是两栖动物,水龟是最被容易错认为是两栖动物的爬行动物。有人常问:“既然你说爬行类已经完全适应了陆地生活,那为什么又有水龟、鳄、海鬣蜥等等这类天天在水中活动的陆地动物呢?”那是因为水中的资源比陆地丰富,生命由水中来到陆地也是无可奈何的抉择,如果不是地球会出现干旱季节,水域面积会因此骤然缩小,那么动物就不会来到陆地。选择回到水中生活的不止是一部分爬行类,还有哺乳类中的海狮、海豚、虎鲸,鸟类中的鸬鹚、天鹅,等等。
小弟才疏学浅,知道的也就仅限于此了。无论它们具备什么外观,拥有什么特征,掌握什么本领,还是营何种方式生活,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生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的提示,谢谢!
①.卵胎生与胎生的区别:卵胎生实质仍为卵生,靠卵黄营养发育,在母体内孵化成型;胎生是胎儿靠母体营养为生。卵胎生动物胎儿没有脐带,胎生动物胎儿具备脐带。
如果您有意加入我们的行列,那么请加格格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哪里好石家庄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jiakouzx.com/zjksmj/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