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酝酿严控短券风险措施
为避免福禧短券事件再度产生监管层酝酿严控短券风险措施强化主承销商负责制、双评级制,严格信息表露 由于受福禧投资公司的负面影响,近来二级市场中福禧短券的收益率飙升。据某商业银行交易员介绍,市场中私下一度出现8的报价,由于耽忧该券的定期清偿能力,导致无人问津。受此影响,市场中兜售以民营企业发行的短券现象比比皆是。 知情人士泄漏,针对短券暴露出的信用风险,尤其是民营企业发行的短券,日前管理层、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各主承销商和评级中介机构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会议主要探讨了各方如何尽力规避和控制信用风险,以规范和完善刚刚发展起来的短券市场、扩大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 采访到参会的权威人士,该人士认为,民营企业通过短券融资应受得到各方大力支持,短券的信用风险应按市场化的方式看待和解决,各机构将制定更严格的主承销商负责制和比上市公司资信表露更严格的评级和信披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完善和培养债券市场发展。 市场风险应由市场化方式解决 自2005年短时间融资券推出以来,在去年IPO停滞的情况下,很多民企通过发行短券取得了生产经营所用的紧缺资金,一条比较市场化的直接融资渠道由此产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据介绍,目前市场中短券发行尤其是民企短券的发行确切暴露了一些问题,由于民企的资质普遍相对较弱、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银行普遍不愿意给民企贷款,而愿意通过助其发行短券进行融资的现象确切存在。某些信誉评级公司的评级标准也确切存在不够细致和严谨。 前述权威人士认为,债券市场应当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短券的发行不应从目前的备案制向以往的行政审批等低市场化的方式回归,有市场就会有相应的风险,在我国市场中高风险信誉产品较为缺少的情况下特别如此。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来看,高信用风险工具尤其是垃圾债券的存在是相当普遍的,我国投资者不能再同之前一样,认为银行发行的产品包括国家信誉天经地义,投资者应有承担市场风险的意识和准备。 对以后民营企业发行短时间融资券的流程会否受更严格的监管和控制,该人士介绍,各家主承销商将自主肯定民营企业的准入标准,并报管理机构备案。对通过发行短券融资进行资本运作的民营企业不支持,要支持主业突出的企业,强调融资券的资金是用于该企业的生产经营。 短券市场将进一步规范 面对短券市场已暴露出的信用风险,针对此前各方呼吁的亟待完善发行主体资信评级和资信表露,未来管理机构是否是会出台更加完善的措施等问题,了解到,参会机构一致认为应当继续支持民营企业发行短券,但需要采取从严选择、加强监管、细化尽职调查、强化信誉评级、研究应急机制等措施。 主承销商负责制将更细化。据了解,现在的监管工作重点将主要放在主承销商、评级机构和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三个方面,未来有关短券的信息表露将比上市公司更加严格。对短券发行、交易、兑付出现问题所触及的未尽职或失职机构,管理部门将采取限制业务等措施进行惩罚。 据泄漏,今后将继续实行主承销商负责制,强调主承销商要依照管理办法从发行开始1直到兑付都尽职尽责。短券发行后要定期回访,发现问题立刻向市场公告。同时,主承销商应加强尽职调查,强调深入具体的实地调查。据了解,多数参会人士认为,尽职调查要高度关注宏观经济走向和政策调控,关注行业发展走向对企业兑付能力的影响。同时,高度关注审计报告附注的完整性。主承销商应及时进行信息表露,建立敦促相干中介机构进行表露、与投资人沟通的正常工作机制,依照市场化的方式建立风险处置应急机制。 资信评级将比上市公司更严格。据了解,评级公司必须独立、公正的出具评级报告。从7月28日起,短券申报材料中的评级报告必须包括长时间债信评级。 目前管理机构正在酝酿双评级制度,一方面由投资者按季度对短券的相干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管理机构将对评级公司进行季度评价,如果连续两个季度评比排名最后的评级公司,不排除对该机构施加惩罚等举措。 同时,未来评级标准和结果将更细致,将通过不同评级结果辨别不同企业的资质。而且,除主承销商外,发债企业也将推出更严格的信息表露指引,加强发券各方主体的自我束缚功能。同时,还将实行举报制度,以求多角度确保资信表露的全面和公开性。 另外,对会计师和律师等中介机构的管理也将更规范。据介绍,管医治白癜风权威医院理机构将对会计师和律师的公信力进行评价。对希望参加融资券业务的会计师和律师强制进行本身情况表露,并启动定期投票淘汰机制,以增加行业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 产品将更丰富市场将更完善 至于福初期白癜风医治方法禧短券是否是会出现偿付风险,该人士认为,目前尚不能判定其是否是违约。对二级市场中有关民企的短券收益率大幅上升,目前来看属于正常的市场行动。市场出现的问题要按市场化的方式来看待、解决,要继续大力推动融资券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至于未来如何将市场中的各种产品收益和各种风险相匹配,和我国固定收益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该权威人士认为,只有在国外市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市场规律,充分利用各方长处,加快新产品的研发,为不同类型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设计不同的固定收益产品,在不同风险和收益层次满足各方需要。在产品线丰富的同时,加强市场各项制度措施建设,完善和促进市场发展。 最后,上述人士认为,今后创新产品的权利将由监管机关下放给各家商业机构,竞争将转移到创新能力、方案设计、风险管理上去,促进市场的培养和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