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记忆:馒头山悬空寺

张家口记忆:馒头山悬空寺

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上午,我从左卫出发,乘车来到馒头山下。抬头仰望:上面是形似馒头的山脑包,突兀的山崖临空欲坠,令人头晕目眩。在半山腰的一块平台上,布满了断壁残垣和砖石瓦砾。这里就是过去远近闻名的“高吊悬空寺”遗址。

馒头山悬空寺始建年代无从考证。在馒头山下建寺庙,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人们要在乔子沟村西的山上建一座黄龙庙,以对应西边山上的黑龙庙。山岩上的基础已经砌筑了(现在还存有遗迹),椽檩也都准备好了,正要起盖,忽然天降暴雨,河里洪水滔滔,把椽檩木料全冲走了。椽檩顺河漂到馒头山下聚住。迷信的人们说龙王爷不想在乔子沟,想挪个地方,见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就不想走了。乡民们将木料捞上来,在馒头山半腰劈出一块平地,建起了龙王庙。后又发展成为一处供奉多个神佛的综合性寺院。

以前,我多次坐车经过馒头山,总觉得悬空寺不过是建在半山腰的简单寺庙而己,因而没有过多在意。后来听人说,悬空寺是一处古刹名寺,过去香火极旺。这又引起我寻访悬空寺的兴趣。我先后到邻近的叶家辛窑和上果园村,走访了霍大清、杨成美、杨振兴等老人,请他们回忆悬空寺的情况。有的地方光说还弄不明白,又将霍大清老人请到山上,对照遗迹实地介绍,使我对悬空寺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悬空寺,地处左卫城南8公里的馒头山下,面对马鞍山,背载峭石岩。山上,草木葱茏,苍鹰盘旋;山下,洪塘河水潺潺流淌,宣大古驿道(现为张同公路和国道)人来车往,川流不息。这真是一处风水宝地。霍大清老人领着我沿曲折的小路攀援而上,见平台上有个豁口,他告诉我,这是原先的山门,有1.5米宽,2米多高,上边还有个小门楼,小巧别致,甚是好看。进得山门,靠山根是一座碾房,供僧人们碾米磨面。寺门北面,是一个单独小院,从南往北,先是奶奶庙3间,进深4米,正面塑有三位奶奶的坐像,中间的一尊大,两边的稍微小点。传说这是《封神演义》中“三仙岛”上的三个姑娘,仗着自己武功高强,祸害乡民,沦为妖魔。后被姜子牙降服封神。这三个姑娘悔过自新,痛改前非,并利用自身的法力,悬壶济世,专为不生育的妇夫送子做好事,被人们称为送子娘娘或送子奶奶。两边有一副对联:“保我子孙,子孙我保。”侧面还有两尊塑像,有的背着孩子,有的抱着孩子,她们在送孩子的同时,也将欢乐和幸福送到了人间。再往北,是清风殿3间,墙上全是壁画,画的是因果报应之类的东西,劝诫世人积德行善多做好事,死后就可上天堂享福;作恶多端的人,死后就要入地狱,下油锅,受尽痛苦和折磨。壁画虽然反映的是道教的黄老思想,但构图严谨,画工细腻,线条粗细有致,浓淡分明,色彩艳丽,是绘画中的艺术瑰宝。最北边,就是道人的住室和禅房了。

寺门南面,是一个更大的院落。从北往南,先是二层阁楼,下6间,上5间,进深4米,全是通天柱,松木板,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四面斗拱,琉璃瓦盖顶,兽头出飞檐。下层是3间客厅,3间饭厅。上层是佛殿,中间塑有1.5米高的大肚弥勒佛铸铁神像,大腹便便,笑态可掬。正如一幅对联所描述的:“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佛爷的座下还压着5个人,表明佛爷对违规作乱者的惩罚。佛爷两边各有两尊塑像,做着背山、扛山的姿势,显示其无比的神力。往南,是老爷庙3间,中间是关公老爷,身穿绿袍,手持偃月刀,威风凛凛,肃目森严。两边是周仓、关平的塑像。当地有民谣说:“吉庆吉庆,老爷上阵,周仓扛刀,关平夺印。”他们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所以老百姓景仰他们,并把保一方平安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再往南,是3间看棚。最南边是戏台,坐南朝北,面阔3间,进深6米,台高1米,还有3间配房,供演员化妆。戏台为卷棚歇山顶,结构独特,翼角高翘,造型美观,呈现着一派古朴典雅的形象。寺院外面垒有1.5米高的矮墙,既可保证游人安全,又可站在寺内观景。上面,前倾的山崖将寺院遮住,下雨都不湿地面。悬空寺的大殿上还吊着一口大钟,用木棰撞击,钟声悠扬,颇具魅力,左卫城的人也能听到。有人这样描述道:“左卫城南悬空寺,夜半钟声传客店。”在悬空寺两边的山坡上,还建有两座庙,北面的是五道庙,南面的是什么庙就不得而知了。总的来说,整个寺院共有50多间房,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寺院为砖石和木质结构,木料全是松木,就连阁楼也是用3寸厚的松木板相隔,建筑结构精巧,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望远悬空寺,危耸的悬岩,精整的楼阁,端庄的戏台,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特别是那楼阁、殿宇、戏台的位置、布局、形制及装饰,曲折出奇,错落有致,虚实相映而不呆板、不零乱,对称之中还有变化,真可谓构思玄妙,各有千秋。游人一进寺门,香烟缭绕,佛乐声声,仿佛幻游仙境,俗虑顿消。游人登上崖端向下俯视,路上的行人就像蚂蚁一样蠕动着从崖下缓缓爬过。

农历四月二十八是馒头山庙会。一般从二十七开始到二十九结束,会期3天。庙会期间,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纷纷来此拜佛、求子。寺院请来乐队登台献艺,为游人助兴。商人更是抓住机会,在河滩或路两边摆摊设点,兜售生意。山上山下,人山人海,热闹非常。据说,有一年赶庙会,人多把寺院的墙都挤塌了,有五六个人掉到山下。不知怎么,也许是神灵在保佑吧,竟没一个人跌死摔伤,只是虚惊了一场。

悬空寺,以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和优美的山水风光,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来此朝拜和浏览观光。明天启丁卯年(年),官至翰林院经筵日讲侍讲学士会政进士的张士范归乡,特意到悬空寺游览。当他看到悬空寺的壮景后,作《悬空寺》一诗:“仙路纡回纪胜游,野心忽被白云留。借将花鸟共诗料,混却河山入望收。身外顿偿烟水债,眉端不挂利名愁。临高选石舒清啸,恍到瑶台最上头。”从诗中不难看出,当年悬空寺飞阁流丹,气势雄伟,鸟语花香,环境优雅,真若西天仙境一般。还有一些诗人游览悬空寺后,留下不少赞美诗句,如“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影共楼飞”、“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仰视弧高盈万丈,登高疑是到天宫”、“胜日登临霁景开,仿游仙境上瑶台”等等。从这些诗赋佳句中,可以看出悬空寺的景色是多么的古美和壮观啊!

霍大清老人还告诉我,馒头山自建寺以来,始终是佛道并存,互为消长。解放之初,南面设有老爷庙、弥勒殿、禅室等,为僧人所居;北面则是奶奶庙、清风殿,为道人所住。在吃食上,僧人吃素不吃荤,道人是荤素都吃。悬空寺是由乔子沟、叶家辛窑、叶家庄、上果园、中果园、下果园6个村共同筹建和修缮的,当然,寺院的产业也归6个村共有,各村捐赠的庙地多达80亩,以供僧道膳食及香火之用。

可惜,悬空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四旧”而拆除,椽檩木料拉回村里盖了学校。现在尽管破烂不堪,但每年四月二十八到这里求神拜佛的人还是不断,有的许愿还愿,送鸡送羊,有的求子立石,烧纸进香。笔者看到,在原来的废墟上立着好多石头,说明这里仍然是灵光之地,“仙山佛界”的神色不减当年。不过,昔日那变幻万千的景象和呈现过异彩的古代建筑,只留在人们美好的记忆中。

张家口记忆》诚聘编委、副主编

日前由《张家口原创阅读》与《张家口生活》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jiakouzx.com/zjksly/4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