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69.html
人物简介:
郭强:秦皇岛元鼎餐饮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毕业于天津商业大学餐旅企业管理专业。曾任职于北辰集团秦皇岛北辰度假村,任部门经理等职,后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百胜餐饮集团,担任肯德基城市运营经理,为秦皇岛较早的一批餐饮行业职业经理人。年创办元鼎餐饮有限公司,成为将云南美食引进秦皇岛的第一人。旗下有元鼎斑鱼庄、火瓢牛肉等多家餐饮企业。
云南,一提起这两个字,就让人产生无数的遐想。
丽江的浪漫,大理的秀美,昆明的妩媚,西双版纳的风情,腾冲瑞丽的神秘,云南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子,云南独特的民俗文化,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
然而,云南除了山水、民俗,还有美食,也一样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道美食里,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有人醉心于云南的自然风光,有人沉醉于云南的民族风情,但也有人痴迷于云南的美食文化,并立志要把自己所爱的“移接”到家乡,让云南美食在这里发扬光大。
郭强,就是这个痴迷于云南美食文化的人。而这种痴迷,也让他完成了一个转变,从一个餐饮业达人,变成了一个传递文化的使者。
三十岁,他成了当地肯德基的当家人年,郭强从天津商业大学毕业,因为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带着国家干部指标分配到北辰实业集团公司秦皇岛亚运村接待处。
北辰实业集团公司成立于年8月8日,其前身就是第十一届亚运会运动员村服务中心。因为本届亚运会的帆船锦标赛等赛事的分会场在秦皇岛,所以在当地也成立了秦皇岛亚运村接待处。
郭强在亚运村接待处里,接触到了真正的酒店管理专业。他从酒吧工作开始,做过调酒师,后来又进入了娱乐部,当过娱乐部的副经理。
郭强说:“我当时只有19岁,因为上学时跳过级,所以毕业时特别年轻,但比较幸运,早早地进入了酒店工作,学习了不少知识。”
但这种幸运,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亚运会结束后,接待处转型成为专营的酒店,一度辉煌不再,很多人失去了身份,开始选择了离岗创业,郭强也开始动心了。
是留下来继续吃老本,从事过去轻车熟路的工作,还是自谋发展?选择摆在了郭强的眼前。
年,秦皇岛第一家肯德基上市了,开始招聘管理人员。对这个著名的快餐连锁企业,郭强早有耳闻。年肯德基进入中国后,十几年间,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连锁式销售风靡一时,开创了中国餐饮行业的新时代。如今这家企业也要入驻秦皇岛了,郭强觉得,对自己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
报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去应聘了。因为过去的工作资历,应聘很顺利,28岁的郭强,也成为当地肯德基快餐业的第一代管理者。但肯德基要求所有人的必须从最基层做起的,所以郭强虽然应聘的是店长助理,但也得从服务生做起,包括打扫厕所,端盘子,收款等等,他们还要去天津学习深造,亲眼见到了传说中肯德基厚厚几大本的管理规范。
“肯德基这段日子对我非常重要。”郭强回忆说,“这是标准的美式管理体系,当时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先进的,我在里面主要学到了全新的管理思维、行为习惯,这些是在亚运村没有学过的。”
从年进入肯德基开始,郭强用了两年的时间,从店主助理做到餐厅经理,又用了四年的时间,做到区域经理,对天津、唐山、秦皇岛等几个地区各个店面进行一线运营管理。
、年两年,对郭强来说是值得骄傲的两年,在肯德基开展的区域经理教练培训活动中,他连续两年都当选了全国最佳教练。其间,津、晋、蒙、宁、冀地区,一共只出现过两个全国最佳,他就是是其中一个。
从28岁进入肯德基开始,七年的时间,郭强在肯德基标准化培训的训练下,完成了从一个基层餐饮工作者,向职业经理人的转变。
团队训练是郭强平时最喜欢做的事
走近云南,他找到了创业的方向年,郭强再次面临事业的瓶颈,肯德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固化、稳定的状态,不再有新的突破空间,而因工作需要,他又面临举家搬迁上海的选择。
“我当时常住天津,当区域经理,去上海发展,有点放不下家里。更重要的原因,是那边的发展通道太明朗,未来太清楚,我的价值体系也快要到头了。”
像武侠小说中一个人身怀绝技后,必然要挑战新的对手一样,郭强最终还是放弃了肯德基优厚的待遇,而选择了更为艰难的自主创业。他依然从自己最熟悉的餐饮业入手,去了大连一家准备上市的民营企业,继续做快餐业的经理。
年,37岁的郭强告别了大连,终于决定回来创业。这次回来,他对餐饮营销有了新的观念:要么做第一,要么做惟一,一定要避开行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
他回来时带来了一个新项目,斑鱼火锅。
斑鱼产于云南等南方地区,其肉质细腻,肉味鲜美,刺少肉多,富含高蛋白,营养价值极高,熬制成汤后,更是鲜甜去腥,在我国南方地区,更被视为病后康复和体虚者的滋补珍品。郭强在大连时,发现这一产品特别受欢迎。经过深度考察后,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
他决定引进这个项目,开秦皇岛第一个斑鱼火锅店。因为按照行业规律,在大连、青岛、吉林这些二线发展城市比较火爆的食品,往往在一个时期内传到秦皇岛时,会产生病毒般的复制效应。
年,元鼎斑鱼庄正式开业,这是秦皇岛第一家以斑鱼为主打的火锅店,也是郭强在多年的职业经理人生涯之后,转型自己做老板的第一个产业。但在当时,他还没有主打云南元素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却是他在去了云南考察之后。
因为这些食材的源头在云南的丽江,郭强开始频繁前往云南,寻找新鲜食材。在多次前往的云南的过程中,他渐渐的爱上了云南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也让自己从餐饮业的需求,开始转向了文化的需求。
元鼎斑鱼庄成为秦皇岛有特色的云南餐厅
个传播健康与原生态的人郭强给自己的定位是,“我是这里第一个把纯正的云南食材和品类带入到秦皇岛的人,也开了把云南文化植入进来的第一家饭店。我们一直在追求健康、原生态的食品。”
他有这个自信,不仅是因为他带回来的食材,都是云南当地的特产,更重要的是,他带回来的,还有当地的人和文化。
一年间,郭强七次去往云南。和普通游客不一样,他去的不是风光名胜区,而是少数民族最原始、古朴的村落,因为只有在这里,才有民间最纯朴的美食,最原生态的文化。
郭强经常前往云南考察
“我去了沧源,这里是傣族、佤族的聚集区,他们的食物完全是自然的、野生,而这里的人,特别纯朴,和北方人差异极大。”
文化差异,让郭强对云南的食品、更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少数民族聚集区的贫穷、落后和远离文明,也让他深感震惊。
他回忆起一次吃饭的经历。他们在一个当地人家中用餐,当地人用树枝支起一个锅,下面烧柴火,锅里有一只鸡还有饭、野菜,混在一起煮。据说,这是当地人招待最尊贵客人才吃的饭。他后来把这道菜引进过来,叫鸡肉烂饭;
他也曾经住在当地人的家中,看见一家几口人都挤在一起,只有一张床,地上还铺了个席子。做为客人,他们把床让给了他其他人都睡在地板的席子上,夜半的时候,外面的风子呼呼吹进来,把稀薄的窗子都要打烂了。
优美的自然风光,健康的原生态食品,让郭强更加难忘的还有当地人的纯朴和善良,他们爱说爱唱,能歌善舞,乐观向上,这也许促使了他对餐饮业要进行重新的定位。
“我开始探索把当地的民族文化、民俗民风移入到这里来,我们不仅是做一种餐饮,更应该是传递一种文化形式,不仅做餐饮业,还要做餐饮娱乐业。”
于是,郭强开始和当地的旅游、艺术院校合作,把有艺术表演才能的学生,引进到秦皇岛来,招聘为自己的员工。而他自己,则更加频繁的来往于秦皇岛、云南两地,这次他带回来的不仅是云南的食材,还有更多的具有文化符号的器物——桌椅、摆件、书画、饰物、炊具、碗碟、生活用品……
佤族员工成为秦皇岛餐饮业一道风景线
似乎是一夜之间,几十个来自云南大山深处的佤族、傣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青年男女们,开始在元鼎斑鱼庄出现了,他们穿上具有风情的服装,跳起了少数民族的舞蹈,唱起了当地方言的民歌,他们的到来,像一道清风吹过,把云南的风情,移植到了港城……
更多人们没见过的云南原生态的食材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里,这些没有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带着一股山野风和土腥味,和当地过来的人一样,注重的是原生态,传达的也是养生、健康的理念……
元鼎斑鱼庄一连接连开了四家,斑鱼的美味口口相传,成了当地一个颇具特色的食品;郭强又去了宝山,开发、引进了当地特别流行的火瓢牛肉,这道食品,是当年马帮经过茶马古道时创造出来的,他想借用这道食品,恢复茶马古道流传已久的饮食文化,也让人们重温茶马古道的历史……
每一家饭店都充满了云南地方特色
对郭强来说,最让他骄傲的不仅仅是连续开了六、七家云南特色的连锁店,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给自己赋予了文化使者的身份。
“我们现在有60多名在职的佤族员工,在公司工作的佤族员工累积已经达到了多人。这些员工,多数来自于贫困的山区,可是在我这里,他们能有比较好的收放入,有些还在当地安家立业,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了。他们中的有些人,回到老家,还被当成了大款。”
与云南原住民在一起工作、生活,郭强充分尊重他们的习惯,每当到他们的节日时,都要一起与他们狂欢、祭祀,后来他把这些节日庆典活动也引进了饭店里,让更多用餐的当地人了解这些民俗,并参予互动,推出后很受欢迎。
郭强更把这些少数民族员工的培训、成长做为自己的责任。他与当地的旅游、餐饮专业院校进行了合作,由自己亲自主讲餐饮培训课程,通过把课程开到学校里,定向招生,培养专业的人才。
能够改变少数民族员工的家庭状况,是一件令人欣喜的善事,但郭强更注重的是通过他们的接触,实行汉民族的文明与教化。他曾经制定过一项制度,要求员工必须每个月给家里寄钱,到年底统计核查后,给家里寄的最多的,年度再奖励三千块钱。而对于在职三个月以上的员工,除正常薪酬外,公司还额外发放给他们的父母二百元钱。他想通过这些手段,来教育所有的员工,尽孝是人的本份。
如今,无论是走进元鼎斑鱼庄还是火瓢牛肉,在郭强旗下的所有企业里,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均可见到云南的地域特色与风情。云南菜,云南人,云南的各种文化符号,体现了郭强的审美情趣,也传递着一个人的文化情结。
(本文作者在采访郭强)
还有哪些精彩秦皇岛人?请往下看——
王海津:乡村记忆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张华胜:他见证了一条地方铁路的百年风雨历程
徐英喆:他用一张照片感动了一座城
王刚:从企业高管变身旅游达人的网络大V
古道:这位秦皇岛电视人,他写的歌曲传唱了大江南北
耿学刚:他是“葡萄之子”,也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冒险家”
严升杰:他缔造了中国第一瓶干红,也让葡萄酒成为城市的名片
田毅:乘着歌声的翅膀,放飞家国情怀
许笑男:他是享誉国际乐坛的“手风琴王子”,也是家属院里长大的秦皇岛孩子
田永君:这位燕大教授,成了咱们河北新增的院士!
潘权: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他是人民心中永远的卫士
马芳:家乡的方向,是记忆深处最美的凝望
董耀会:他是长城之子,一生奔走为长城
丰晓强:扎根土地35年,农民致富路上的好帮手
张海波:光荣当选十九大代表,他是秦港的“大工匠”
张译文:在意大利的舞台上放飞音乐梦想
许国华:从农民、煤老板,到长城脚下的守护者
席立新:心系青龙河,写尽家乡事
常占平:与传染病毒抗争的勇士
赵洪辉:在光与影中记录对家乡的爱
夏连海:他把危难中的学校,办成了河北省的“名牌”
沈汝波:一生努力行善事,只为那句老兵的承诺
李学民: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你们吃的放心
朱素清:为爱抉择,无悔青春的最美军嫂
刘玥:从秦皇岛走出的世界级交通管理专家
历史名人与秦皇岛(9):这位抚宁人,忠勇廉洁,勇抗外辱,却落得凄惨下场
史秋梅:心系农民的教授,畜禽养殖户的“主心骨”
高丽莉:在喧嚣都市,做坚守文化地标的”摆渡人”
陈忠林:从漂泊诗人,到创业先锋和健康卫士
孙志升:传承地域文化,记录家乡热土
孙岩:愿用文学的美,做传统文化的摆渡人
聂维忠:他,擎起国门卫生安全的大旗
张黑淘:她是萌萌哒美少女,也是港城第一位“90后女拳王”
杨光亚:爱心播洒阳光,善心伴我前行
刘恩国:用梦想与责任联结起生命的桥梁
陈立柱——愿每一次旅行都为了自由
魏笑宇:平凡小生活,创作大情怀
历史名人与秦皇岛(3)除了秦始皇,他也曾来这里求仙
李成才:人生与书香为伴,道路随光影前行
历史名人与秦皇岛(2)是谁修建了秦皇岛历史上最早的港口?
历史名人与秦皇岛(1)在最古老的国度,他们留下千古传说
韩永斌:用音乐寻找生命里的诗和远方
张国兴:不忘初心,不负丹青,用画笔书写精彩人生
刘明:从擂台上的拳师到生活中的医者
焦秀娟:面对病者,以仁爱之心
卢勇:为了心中的航天梦
刘铁峰:在书法、篆刻、收藏中收获人生精彩
有事找我们,下一个精彩秦皇岛人就是你
与他们互动您有什么想法、问题或是感受,想与我们上文中的精彩秦皇岛人交流、沟通或是请教,我们将帮你完成心愿,请在留言里说出您的想法,我们负责联系本期介绍的人物,让他与您面对面、零距离的互动,分享和答疑解惑。记住,一定要留言啊!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jiakouzx.com/zjkshj/1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