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记忆胡家屯历史与文化

窑上与堡来

胡家屯以庙山为界,分窑上和堡来两个居住单元区。过去,窑上是一个自然村,又以瓦盆窑沟为界,分前窑和后窑。胡家屯村最早有人住的是窑上,比堡来的历史还长。

窑上原叫张家窑,是由张姓起根立世的。据笔者的老辈人讲,明永乐年间,张氏一门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兄弟4人,先定居在毛家坪,后又下山来到胡家屯窑上居住,遂起村名“张家窑”。现在,香水山渠南洞口那条小沟,仍叫“张家窑沟”。过了十几年,有两兄弟又搬回毛家坪。所以,我们的张和毛家坪的张是同一个祖宗,是一脉相承下来的。后来,堡来发展起来,与张家窑合并为一个村,统称之为胡家屯。“文革”前后,胡家屯分三个大队,窑上是一大队,堡来是二大队和三大队。又因窑上建村早,胡家屯就立下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正月十五耍社火,都要先到窑上,尔后才下堡来,这种习俗一直沿传至今。

据《怀安县志》记载:胡家屯在明嘉靖年间(~年)为屯兵之地,到万历年间(~年),由胡姓建村,因姓而得名。最近,我走访了村里的老学究武学维,他爱看古书,对胡家屯的历史有所研究。他说:“不对。窑上是比堡来建村早,但窑上最早有人的是洪武年间,堡来是永乐年间。”他还告诉我,胡家屯的第一建村人叫胡大定,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迁来定居在此。随后,连、荣、赵、任、武几姓也相继迁来。赵姓来自洪洞县黄土寨,武姓来自怀禄沟村。明嘉靖年间,出于军事战略需要,将这里作为屯兵之地,遂起村名“胡家屯”。同时,修建堡墙,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周长米,墙高5米,并设东门一座。解放初期,村西还有一段堡墙遗迹,并有“大堡”、“小堡”、“堡墙后头”等地名。南北街的路西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胡家屯”三个字。后来,姓胡的人搬走了,有人说搬到了高庙堡,因而,姓胡的人就没有发展起来。现在,胡家屯姓赵的人多,约占全村人口的十分之一。

古庙与戏台

在明、清两个朝代,胡家屯是宣大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军事屯堡。仗着优越的地理条件,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因而,佛教和道教文化也在这里扎根。在我的记忆中,在堡西有一座老爷庙,建于万历三年(年),坐北朝南,三间一掏空,在正面的神台上,中间是关公,手持偃月刀,威武雄壮。两旁:上手是代王爷,白脸无胡鬓,下手是龙王爷,墙上绘有出龙回马的壁画,还有块金匾:“法雨慈云”。因为这里是军事屯堡,关公是武将,可保一方平安,所以,人们对关公老爷比较崇拜。就是有钱的人也需要得到保护。再就是农民企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庙内也塑有龙王爷。老爷庙建在比较高的圪台上,四周设围墙,院内铺设石子,南面建有门楼和7级台阶,门两旁各有一根旗杆,西面有一棵老榆树,有上百年的树龄;东面有个钟楼,吊着一口高1米、直径0.8米的铁钟。正殿两面,有高1.5米、宽1米的砖雕佛像。西面有块石碑,还有一个砖砌的小圆门,供一般人进出。若遇重要人物或大的祭祀活动,才开南门。解放之初,老爷庙为学校所占,把正殿作为教室,我们还在老爷庙里上过课呢。“文化大革命”中,老爷庙被拆除,榆树也被砍伐了。

在老爷庙的南面,是坐南朝北的戏台,台口直对大殿,为酬神之所。戏台面阔3间,进深2间,台高1.5米。戏台为卷棚歇山顶建筑,即前为卷棚式,后为歇棚式,前弧曲,后平直,翼角高翘,造型美观,呈现着一派古朴典雅的形象。戏台东面是街门,建有很讲究的古式门楼,戏台西面是侧室,是演员化妆的地方。戏台的建筑规模比较大,装饰也比较考究,应为清朝时期所建,解放初期,曾在戏台上演过《兄妹开荒》、《五哥放羊》、《夫妻识字》、《血泪仇》《老俩口学毛选》等小型节目。六十年代初,张家口晋剧团在团长王桂兰的带领下,来村演出《打金枝》、《十五贯》等整本大戏,一连演了好几天。“文化大革命”开始那几年,村里人们还在台上编演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后来,戏台因年久失修被拆除了。

驿道与店铺

走进胡家屯,看着沉睡的庙山和几处“青砖汉瓦”式的古民居,给人以古韵深沉的感觉。过去,胡家屯是宣大两府驿道的必经之地,也是驿道上的一个重要村庄。因为它距宣化60里,离怀安城60里。过去的人们走路都步行,60里正好一程地。这里又比左卫捷近,所以,人们从沙河塄过河后,经赵家窑、三里台,直扑胡家屯,再沿河而上。这样,就比绕左卫少走八九里地。现在,村北有一段七八米宽用石子垫的路基,就是原来驿道的遗迹。村南和村北各有一段圪槽路,人们叫它“官路圪筒”,那也是驿道留下的印记。所谓驿道,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道或省道,它是国家的重要交通脉络。想当年,驿道上车粼粼,马嘯嘯,坐轿的,挑担的,推车的,拉步边儿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它给胡家屯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正因为胡家屯处于宣化和怀安城的中间,东来西往的人们到了这里,正好走得人困马乏,需要打尖住宿和吃喝。于是,一些店铺便应运而生了。在胡家屯,过去开有好多店,如南店(现郭美富住处)、西店(董永英住处),桥儿店(赵振义门口)、沙窝店(赵振富住处)、骆驼店(原于少云住处)、大车店(赵连发老院)、烂店(在新垄地和尚坟一带)。另外,还有自成店、兴隆店、洞子店,都是给客人提供住宿的。除了住,人们还要吃和穿,所以,村里还开有饭铺(原赵绪元住处)、糕铺(现武孝连住处)、冀面铺(叶海云住处)、肉铺(赵怀智住处)、布铺(原老爷庙院东)。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因而,胡家屯逐渐发展成为左卫镇乃至全县的一个重要村堡。

名人与牌坊

胡家屯村南有庙山、香水山、圪垛山、这三座山连起来看,弯曲起伏,一座比一座高,好像一条蓄势待腾的“巨龙”。圪垛山是“龙头”,庙山是“龙尾”。再单看庙山,又好像一条“鱼儿”,过去就叫“鱼儿山”。所以,有风水先生说,胡家屯曾是吉祥之地,能出一斗芝麻的官。后来,有人到鱼儿山上掏白土,说是挖了鱼的脑子,破了风水,因而,胡家屯就出的人才不多了。不管怎么说,胡家屯村大人多,学识卓著者也大有人在。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吧,清朝道光年间出过一个老拔贡,叫赵波正,是赵坤久的太爷。拔贡是清代科举的一种称号,由各省的府县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做国子监的生员,经过朝廷考试,择优分等授职。老先生在家教书育人,他教的学生很多,万全也有。他家建得宅第很讲究,正房4间,中间两间带回廊,西房5间,东房5间,南房4间,东南角上是门楼。进了大门,里边还有个二门(垂花门)。院内竖有旗杆,是御赐品级的象征。到了光绪年间,又出了一个新拔贡,叫赵鹤龄,是赵振义的祖太爷,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字,对中医学也很有研究,为乡民治病,手到病除,受人称颂。当然,胡家屯有名望的人还有很多,如:原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待从室三处重庆办事处总务主任、后任察哈尔省张家口中学校长的赵之恒;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后在怀安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教的赵玉恒;曾在国务院工作,担任郭沫若生活秘书的赵玉生;浙江医科大学教授焦登鳌;长春市公安局分局长杜生旺;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天津蝶桥宾馆财务部、餐饮部两部经理(副师职)冯之贵;铁道部十九局物资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侯忠;担任《骆驼祥子》和《西部热土》两部电视剧的编剧和制片人赵连城;刑台学院美术系讲师赵金东等等,他们都学有所成,为家乡人民争得了荣誉。

在胡家屯老堡的中央街(原二大队所在地),过去有一座贞节牌坊,是专门为金氏老妇人所立,她在二十来岁死了丈夫,一直守寡未嫁,被尊为贞节烈女,旧县志上也有记载。牌坊由四根立柱所支,有4米多高,飞檐斗拱,彩柱画坊,挺拔壮丽,上面竖写着“圣旨”两个字,横写着“懿德流芳”四个字,这是朝庭批准颁发的,有神圣不可触犯之意。贞节牌坊与周围的古民居、古建筑相映成趣,错落有致,构成胡家屯老堡区的特有景观。解放初期,贞节牌坊被拆除,现在只留下了“牌坊底”的地名,成为难得的历史文化遗存。

大型公益图书征集历史文化、诗歌、茶文化原创稿件

日前由《张家口原创阅读》与《张家口生活》







































贵州白癜风医院
江西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jiakouzx.com/zjkszy/5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