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从张家口回程的路上顺便逛的一个景点

但它是我国古代邮驿功能最全的驿站,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交通与邮驿地位

继续西行,来到一棵老槐树下,发现这里有一个“老三届知青院”,大墙上写着“吃饭住宿”

快扶一下,不然就倒了!

从红色的字迹上来看,似乎有多次涂写的痕迹仔细辨认,尚可看出“鼓足干劲……”的字样

我们沿着城墙往北走,那个拐角处就是城东北角

举起这杆大秤来,能称百十来斤呐

这是东西向的大街

庙的正殿也在修缮

在院门前合个影

快马急传的铜雕图

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鸡鸣驿站建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砖修城池全城周长2330米,墙高12米,在东、西城墙偏南处设东、西两座城门,门额分别为“鸡鸣山驿”、“气冲斗牛”门台上筑两层越楼,上面城墙均筑战台城下的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入的通道张家口市考试中心,城南的“南宫道”即是当年驿卒传令干道

跟两位老人打听怎么走都是原住民,说他们的祖辈都是邮驿的

在博物馆前有一组快马传递邮件的雕塑

鸡鸣驿——河北行(张家口)34【原创】

吃完晚饭,我们从京藏高速回京结束了这趟自驾行

两墙之间的小窄胡同

上得城来,见城下房屋状况堪忧

因为名列世界濒危遗产,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当地政府就规定村里的民房不允许折旧建新

屋里摆着许多老物件这是压饸酪的机器(饸酪是河北地区的一种小吃)

这是由宣府(宣化)至大同经“鸡鸣驿”邮驿的传递线路图

从“知青院”往南,来到一处“公馆院”,是明代的建筑“公馆院”是当时重要官员过往下榻的地方

进去瞧瞧

往东行,又看见一座戏台(这小小的驿站怎么有恁多的戏台啊)

东门内有“中国鸡鸣驿邮张家口市纪检驿博物馆”给大家介绍一下驿站 驿站在中国历史上曾起着重要作用,古代时传递消息和发放官文都用快马因马的体力和奔跑的距离都很有限,要完成数百公里甚至更远的传递不得不中途换马,所以就在沿途建立许多马站,后来这种马站又演变成接待过往官员、商人的临时驿站,同时完成传递信息和邮件,也起着军事城堡的功能可以说驿站在古代起着现代邮局和军事基地的作用

“指挥署”旁边有个小夹道,很不起眼,但却很有来头上面有个小牌牌,上书“一九零零年,cx西行时曾在此留宿一宿”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贺家大院”了

拿起一个“斗”来(现在的孩子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斗”了)

还有不同年代自制的油灯

走过一处比较讲究的院子,可称得上大户人家老傅说,从它用的张家口市纪检委瓦便可知:这家用的瓦名叫“泥鳅背”,过去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老百姓的房屋一般只用“阴阳瓦”,再穷的甚至连“阴阳瓦”都用不起,只有“阴瓦”了,还有更穷的那只有用茅草铺房了

鸡鸣驿,因背靠鸡鸣山而得名《水经注》里说,赵襄子杀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其姊代之夫人,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将归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杀代人怜之,为立祠焉,因名其地为磨笄山,每夜有野鸡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之鸡鸣山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恃其英武征辽,尝过此山”,曾“驻跸其下,闻雉啼而命曰鸡鸣”于是这座山从此叫鸡鸣山

有的地方院墙也倒塌了

还有小秤,这个现在在城里集市上可能还会见到

出得门来,看——这是原装的老墙

老式的大床工艺还挺考究张家口市第四医院

我们来到鸡鸣驿东门

走到一处,这里是“龙神庙”不明白为什么不叫龙王庙

现在住的就是一户普通的人家人家倒是让我们进屋随便看

我们从北门进鸡鸣驿首先来到“文昌宫”这是明朝的建筑

别看一个小小驿站,城池还是挺壮观的

鸡鸣驿里的居民(或称老乡)十分悠闲,聚集在一起打扑克

出得门来,见门的右侧有一口井,上有辘轳

我们走进去

可以想像,当时每日马铃声声,飞尘滚滚,身穿邮服、腰挂“火印木牌”的驿卒,乘骑传递,风风火火,昼夜不停,何等热闹

给人一种萧条疮痍的印象毕竟是衰落了!

我们从这里上城

今天与老傅通电话,探讨这个问题,老傅回答说,想明白了,慈禧虽然是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但她毕竟不是一国之君,她只是一个“西太后”而已,她不能做僭越张家口市造价管理站的事!所以她住在西屋是合理的(你看看故宫和承德她的住处,便一目了然了),而正屋归光绪皇帝(不知这样解释是否合理啊)

走出来,又见破败的房屋

出来与主人攀谈攀谈

晚饭的时间还未到,我们先休息一会儿

主食是人家自家做的贴饼子、素菜蒸饺等,真好!

这个院子看上去被放弃多年了,现在外面的现代文明诱惑太多,年轻人不愿意守在这里甘受寂寞

我们快到北门了

我们从东门上西门下,绕了半个城回到“老三届知青院”里刚才在“指挥署”里遇到的女子是个独行侠,自己一个人开车玩,今晚还住在这里

鸡鸣驿,位于洋河北岸的鸡鸣山下,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邮驿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张家口市纪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3年、2005年,鸡鸣驿两次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列入100处世界濒危遗产名单

从夹道往里走,有东西两院先进东院,好像有点皇家气派仔细看,才知道不是这里

也有考究的影壁

最远处那里就是鸡鸣驿的城西南角

真好,我们就在这里吃晚饭吧告诉主妇,我们先去玩,六点开饭便可不着急,吃完晚饭再走

压一下试试(小时候曾经用过啊)

鸡鸣驿始建于元代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驿站)至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鸡鸣驿扩建为宣化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城内设有驿丞署、驿仓、把总署、公馆院、马号等建筑,还有戏楼和寺庙鸡鸣驿始建于何年张家口市阳原县区号未有确切记载

远处的那座山就是“鸡鸣山”有城楼处为鸡鸣驿的北门

走近鸡鸣驿城墙,一种厚重的沧桑悄悄袭来,古老的城墙任几百年风雨冲刷留下斑驳印迹,备受风雨侵蚀的青砖追忆着前朝的繁荣,古老的驿道诉说着昨天的往事

西院才是慈禧曾经住过的院子院门口有“鸿禧接福”的砖刻

借着光线好的地方凑合着拍几张这是明代传递公文的铁质信筒

我们一路向东走去,眼见快到东门了

典型的四合院结构,大门进去就有影壁

你看这瓦就不一般,中间有虎形的图案,岂是一般平头百姓所用的?

不巧的是,这里正在修缮脚手架密密麻麻地架着,看见大殿的“斯文在兹”匾额

发表演讲:“老乡们,我们来了……”

来到“指挥署”这应该是当年这座驿站的最高军事指挥部

我们来得晚了张家口市宣化县医院,博物馆里空无一人,也没有灯光(进去按开关,但灯不亮,大概是把总闸拉了)

当年的“指挥署”现今如此破败

再往前走,我们要去“驿丞署”“驿丞署”,顾名思义,就是当年管邮递信件安排住宿的管理机构“指挥署”应是军事机构,这里才是“鸡鸣驿”的正管

从这个小窄门进去

走一个台步试试

这种新老交替的现象在这里司空见惯

女主人招呼进餐厅就餐一共六个菜,都是农家的新鲜菜啊先拍到五个,还差一个等不及了,不拍了,赶紧举箸“招呼” 我们四个,加上另外两个今晚住在这儿的共六人进餐

邮驿事业的发展,给鸡鸣驿带来了契机,这里商贾云集,庙宇辉煌,公馆宏伟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九的鸡鸣山庙会和腊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个集日,更是满街摊贩,大唱张家口市车辆管理所庙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直至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汰驿站,开办邮政”,鸡鸣驿这座古驿站才算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进院见西屋门上贴着“慈禧太后曾在此屋休息一晚”的纸条,想来当年慈禧仓惶逃至鸡鸣驿,只能屈就了老傅突然发疑:老佛爷来,怎么也得住在正屋啊,怎么会住在西屋呢?

从城的西北角往城外看,发现有蒸汽火车头(为什么要放在这里呢?唯一的理由,大概这也算是传递邮件的工具吧)及两个火车绿皮车厢

我们从张家口出来,经张承高速转京藏高速,来到怀来县的鸡鸣驿这是从张家口回程的路上顺便逛的一个景点,反正有年票,40元的门票便省了

上炕盘腿坐坐

进院一看,这里有自己种的蔬菜瓜果

地上堆着许多老石碑,字迹不太好辨认

日用的张家口市审批中心家具及老人家的像

“龙神庙”里有一处戏台,不妨上去走两步

走过一处老屋,见墙上有斑驳的老标语

这么看这城墙还是挺高大的,比许多州府都要厉害

往里走,院门处也有老乡在打牌看来他们消遣的方式以打牌为主

进屋看看,这就是当年慈禧下榻之处了?


想要治疗皮肤上的白癜风
了解由白癜风所引发的并发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jiakouzx.com/zjkszy/26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