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皮毛技艺记载“口皮”辉煌
走进桥西区口皮博物馆
一张皮毛贸易的旧票据、一封旅蒙商人的旧家书、一双制作于民国的毡靴……在桥西区口皮博物馆,一件件藏品载着一段段故事,仿佛时空穿越,带领走进馆内的每一位旅客,回到了那个“口皮”贸易兴盛的年代。
口皮博物馆建在张家口堡中营署旧址上,博物馆对面是桥西区堡子里书院巷小学古戏楼。桥西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万岭介绍:“中营署是张家口堡修缮的重点工程,这里将打造成为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口皮博物馆,如今布展已经完成,即将正式开馆。”
博物馆虽占地不大,但拥有15个展厅,分皮革史话、塞外皮都、百年传承3部分。
“这是旧石器时期的骨针,远古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学会了磨制骨针,缝制衣物,创造了原始的皮毛服装……”在皮革史话展厅前,口皮博物馆馆长赵莹从旧石器时代的玉割刀、骨针向记者讲述起皮革的发展过程。
历史上的张家口是北方皮毛集散地,皮毛业兴旺发达,张家口及周边所产的兽皮统称为“口皮”,张家口有北国“皮都”之称。
在塞外皮都展厅前,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引起了记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jiakouzx.com/zjkszy/1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