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家口师专的美食,毕业生疯

点击上面微沽源免费订阅

微沽源

沽源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以及吃喝玩乐指南

热文.美食.优惠.便民.推广.活动.品牌

合作01—

沽源随时看,生活一点通!

年金秋,我走进了张家口师专的大门,也开启了我的人生之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在母校上的第一课。

绕过影壁,有一条甬道,甬道东侧是图书馆,再往前走,就到了学生食堂。当时食堂有两个,校方称呼分别叫第一食堂和第二食堂。学生称呼一个叫大食堂,一个叫小食堂。第二食堂叫大食堂,之所以称之为大,主要是地方大,平时吃饭,忙时演出,周六日晚上举办个舞会什么的。

后来又开了个三食堂,其实是内部招待餐厅。餐厅还雇了厨师,厨师还能做甲鱼。有一段时兴吃甲鱼,还把甲鱼血倒进白酒里,说是对身体大补。一次某位爱开玩笑的校领导用筷头敲着甲鱼脑袋念念有词,大家哄堂大笑。

这是大食堂停用后的破败景象。当年大家在里面打饭吃饭的时候,没有感觉它破,一旦没了人气,还真就显出萧条与残破。

那时候,师专学校虽然不算太好,但是在张家口几所高校里,伙食搞得不错。那时候学生人少。我入学的时候,全校才学生。食堂的师傅们很敬业,还经常给吃饺子。回锅肉里面都是大片的猪头肉,真是大快朵颐。

那时张家口几所高校有个顺口溜:医学院的姑娘,建院的汉,张大的牌子,师专的饭。都是说学校好的地方。医学院的女生漂亮开放,建院的男生彪悍阳刚,师专的饭菜味美色香,张家口大学的名头非常“响亮”。那时候,食堂还搞烹饪大赛,好像省里也搞,有层层选拔的意思。同样是馒头花卷也能摆放出花样,这就是艺术,这就是审美,这就是文化中的“化”。那时馒头没有添加剂,菜里没有地沟油。食堂厨师都吃自己做的饭菜。那时的学生虽然土气,但是体格健壮,吃嘛嘛香。那时,元旦那天还要吃”结余“。学校免费给学生发一个票,凭票可以打一份好饭。有的市里女生不在学校吃饭,就把这份饭票给了班里的男生,于是有的男生就吃了两份”结余“。这是那时候忙碌的食堂师傅们。他们大多已经退休,还有个别作古,但是他们烤制的烧饼依然齿颊留香。现在回想,原来食堂也是课堂,同样是师专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你离开学校了,有些东西还没有忘。一笼笼馒头,一摞摞饼。拆没了痕迹,依然想着您!饭盆递进来是渴望,饭菜传出去是希望,渴望与希望对接,就是满满的情商。这个师傅是个聋哑人,但是特别聪明,会算数,懂人情。退休后,在院子里看见我,还拉住我,非要给我一根烟抽。我翘起大拇指夸奖他,他就高兴的咿咿呀呀手舞足蹈。电影《芳华》热播,那是人家文工团的芳华。人人都有自己的芳华,过往而不忘,历久而不忘,永远有无尽的回想,且华且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jiakouzx.com/zjkszy/13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