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郝学锋
时已暮春,草长莺飞。
张家口怀来县大黄庄镇的民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排排温室大棚里绿意盎然。每天,这里的绿色无公害蔬菜通过网络电商平台销往京津冀地区,甚至远销广州。
63岁的农民肖建河已经在合作社里干了三年活,随着合作社一天天发展壮大,他的收入也在一点点增多。“以前去外边打工,照顾不了家里。现在家门口就有活干,花费还比外头少,划算!”合作社里的工人都是本镇农民,像肖建河这样留在家门口上班的不在少数。
不仅销售渠道紧跟潮流,合作社里的“科技含量”也不低。
“我们的大棚采取日光温室与拱棚混搭的结构设计,无需人工供暖,纯粹依靠太阳光照,环保又生态。”合作社负责人赵成宇指着省科技厅为温室颁发的技术成果证书自豪地说道。目前,合作社里这样的大棚共有35座,可以全年生产供应绿色新鲜的蔬菜。
而让赵成宇自豪的远不止这些。合作社先后试验并示范推广了黄瓜、西红柿椰糠无土栽培技术,以及农作物肥水一体化技术、彩色棚膜增产技术、微喷灌和滴灌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技术、可降解地膜示范推广技术等农业新科技,年,这里成为市农科院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科技示范基地,年,又成为河北北方学院“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同年还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社。
在有机特色畜禽养殖区,黑猪、大尾寒羊、鸡鸭鹅等叫声不断。“养殖区全部以玉米、谷糠和蔬菜大棚剩下的尾菜为原料,畜禽肉质得到了保证,大棚的尾菜也得到了最好的处理,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赵成宇告诉记者。
合作社的院子里,一辆辆农机设备整齐地停放着。
“别看他们其貌不扬,用起来方便得不得了。这台秸秆回收机是我们经过六年的实践,自行研发设计的,申请了五项国家专利,还成功进行了示范推广。”赵成宇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好像合作社里总有说不完的“新鲜事儿”。“年,我们合作社开始致力于组装改造全自动饲草生产线,去年成功投入使用,饲草加工操作人员从过去的16人减少到现在的4人,生产效率提升了2倍,饲草质量也大幅度提高。”
目前,民丰合作社基础设施完善,各类专业农机具配备齐全,已经形成秸秆回收、加工、储蓄、销售的完整链条。仅去年,全社就回收玉米秸秆6万余亩,生产饲草及树枝原料余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余户。
“现在,合作社申请了‘东沙窝’品牌。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打造绿色无公害蔬菜杂粮种植销售、有机特色畜禽养殖、农业观光采摘、儿童农业科普体验、废弃秸秆回收、农机作业和秸秆饲草综合利用示范等集一二三产融合、种养加游教循环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合作社。”说起未来的打算,赵成宇表示,合作社发展的春天,正在到来。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