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也不难看出

查明

就本案而言,原告与银行的主要争议焦点在于手机银行关闭后,之前由手机银行发起的“活转活约转”协议是否有效?银行方面认为,“活转活约转”协议是通过手机银行发起的,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即使手机银行关闭,也不影响协议的继续有效而张某认为,既然已经关闭了手机银行,那手机银行上的所有操作均为无效本案也不难看出,手机银行“活转活约转”协议明显是骗子肖某操作的,这一点张某并不知情,但张某为了申请办理信用卡,轻信了骗子的花言巧语,将自己办理的储蓄卡卡号和身份证号码告知了骗子,骗子正是利用这些信息通过手机开通了“活转活约转”协议,在张某存入20万元后,将钱款分四次转走

判决

日前,一起因当事人办理信用卡被人骗走20万元,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继而追究银行责任的案件,经过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依法作出维持一审的判决,驳回原告张某对被告某银行张家口分行返还其20万元存款及相应的存款利息的诉讼请求至此,张某才明白客户储蓄卡上的存款通过手机银行转账,存款丢失银行不担责

一审判决后,张某不服判决,向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依法作出维持原判的判决目前,该案已经生效

2014年9月6日上午11时04分,张某到该营业部变更客户信息,再次将联系电话修改为以188和136开头的手机号码,并修改了预留地址和交易密码,关闭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9月6日中午12时13分至13时03分,张某分三笔,每笔金额分别为元、4400元、40100元,合计20万元,存入其申领的储蓄卡中9月6日晚7时22分,张某储蓄卡中的20万张家口市车辆违章元分四笔,每笔5万元分别转出

案发

经银行营业部查询,张某的储蓄卡于2014年9月5日通过手机银行签订了四笔“活转活约转”协议,起始日为2014年9月6日,终止日为2014年9月13日,转账金额分别为每笔5万元张某自述以158开头的手机号码机主,于2014年8月底与其联系,自称是该银行总行宣传部的“肖经理”,张某为了后续办理该银行的信用卡,在修改储蓄卡信息时预留了“肖经理”以158开头的手机号码,并在申领了储蓄卡后将储蓄卡的卡号及自己的身份证号告知了“肖经理”

法院经过审理查明:2014年9月5日上午11时24分,张某到某银行张家口分行营业部申请开立储蓄卡,预留以188和136开头的两个手机号码(该两个手机号码均为张某正在使用的手机号码)同日中午12时18分,张某再次到该营业部申请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张家口市审批中心自助银行业务,此时所留的签约手机号码为158开头(此手机号码不是张某本人正在使用的手机号码)

法院认为:本案原告张某在申办储蓄卡时,将办理储蓄卡要求的预留持卡人本人正在使用的电话号码变更为他人号码,同时将自己的储蓄卡卡号、身份证号告知了预留手机以158开头的手机机主,是导致该储蓄卡上存有的20万元存款被转入他人账户的直接原因张某认为造成其储蓄卡上的20万元存款被转入他人账户是银行的责任,银行所使用的系统存在漏洞,对张某的损失,因公安机关已按诈骗罪立案侦查,法院依法作出判决:驳回原告张某对被告某银行张家口分行返还其20万元存款及相应的存款利息的诉讼请求,诉讼费用由原告张某承担

分析

张某是张家口市一名退休工人,他到市内某银行办理张家口市房产管理局信用卡,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其不具备申请信用卡的资格,未为其办理后来,一位自称是该银行总部的工作人员肖某打电话告诉张某,能为其办理信用卡,但前提是要求张某自己先办理一张储蓄卡,并在卡上存20万元,然后再将20万元转出,这样有了银行流水,就可以为其办理信用卡了后来张某按照肖某的提示,在银行办理了储蓄卡,并存入20万元,之后卡上的钱被转走,张某方知上当受骗
白斑怎样治疗才有效用
初期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jiakouzx.com/zjkswh/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