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本周,小编收到了一篇图文并茂的特殊投稿,内容是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的五位在校大学生组成了暑期实践小分队,8月初专门跑去张家口进行了新能源发展情况调研走访。
说实话,小编看过很多关于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稿件,但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散发的气息确实不同,虽有几分稚气却朴实无华、令人感动。从这份实践日记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群大学生对于未来从事电力行业的一份执着和憧憬,也了解到那些远在贫困乡村的村民们对绿色能源也有着一份渴望......
好了,小编不多说了,快来看看这五位大学生在张家口的七天之旅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习到了什么吧!
图文
马昕雨李宣王燕宁吉亚太张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
走进绿色电力——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观察学习及下乡宣讲体验年8月1日至8月7日张家口市的尚义县、张北县、康保县实践目的走进张家口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实地观察了解和走访调研该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选择国家级贫困县康保县,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绿色电力精准扶贫行动,同时深入乡村,了解村民能源使用情况,对村民们进行了绿色电力科普宣讲。7月31日,我们出发啦!7月31日下午4点,我们一行5人的团队坐上了从北京西开往张家口南的火车,经过约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团队抵达张家口,一下车,迎接我们的是张家口的阵阵凉风。伴着夜色,我们赶到此次实践的第一站——神华集团国华(河北)新能源有限公司尚义县满井风电场,我们一行在提前联系好的职工宿舍住下,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和职工同吃同住的生活。
8月1日第一天尚义县满井风电场变电站参观学习
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尚义县各风电场较为典型的实际主接线图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电气设备在主接线图中的位置和作用。下午2点,我们跟随工作人员实地参观了满井风电场的4台主变,还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爬上一台闲置的主变进行仔细观察学习实际工程中的变压器的每一个附件的功能。
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35KV开关柜,工作人员逐一带领我们参观每一个开关柜,向我们介绍相关部件的功能,并展示了如何使用手车式开关实现对传输线通断的控制。
接着,工作人员带我们去楼层顶部俯瞰整个电厂,在房顶的一角我们注意到了一个类似月球车的仪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它叫环境监测仪,它可以24小时监测厂区的风力、风向、光照强度、光的照射角、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然后将数据传到控制中心,它可以说是整个电厂的“地球车”。
不知不觉,已经是夕阳西下,我们结束了第一天的参观学习,我们来到职工食堂和职工们一起吃着工作餐,我们边吃饭边和工作人员聊天,听到了很多关于工作人员的心声。工作地点很偏远,靠近内蒙古,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只有满地的风机陪伴着这些默默无闻的电力人,对于工作人员来说,要回家一次不容易,家人是任何人都割舍不去的,但是,在这片碧草如茵,风车林立,桨叶劲舞的土地上,工作人员怀揣着满腔热情去努力战斗在风力发电第一线,自己和家人都感到无比骄傲自豪!
8月2日第二天满井风电场控制中心和仿真中心参观学习
早上8点,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风电场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是整个电厂的神经中枢,所有从外界采集来的消息都是在这里处理,所有控制指令也都是从这里发出。
工作人员一边向我们讲解控制中心的情况一边在一台控制计算机上向我们演示如何发现故障,控制界面把所有风机,所有电器设备的每一项指标都显示在屏幕上,当各部分都正常工作时,每一项的每一个指标都显示绿色“OK”字样,当某部分出现故障时,该项指标就变成红色,并且控制中心的铃响起,工作人员听到铃响便立刻去看电脑显示屏上故障显示的情况,很快就能找到问题所在并迅速做出反应。
下午2点,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满井风电场的仿真中心。我们跟着技术人员的指示打开了发电厂使用的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这个三维供电系统的虚拟空间是动态的、可操纵的,我们可以借助于普通键盘和鼠标以自然的方式来操纵供电段虚拟环境的设备,供电段虚拟环境可对这种操纵作出响应,以完成供电段的仿真。
技术人员告诉我们操作这个仿真软件和打CS差不多,我们亲自操作的的感觉也像在打CS,入手很容易。这个三维仿真系统由三个界面构成,一个界面是三维环境仿真,一个是发电厂主接线图仿真,另一个界面是参数界面。我们按照工作人员的指挥仿真了变电站正常巡视与事故巡视,变压器、开关、CT和PT的巡视和电气倒闸操作。对于几百千伏的变电站来说,好多实际操作是带有巨大风险的,但有了仿真,一切都成为可能。
8月3日第三天参观光伏发电站和攀爬风机
上午,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尚义县光伏发电场。在坐车前往光伏发电场的途中,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公司目前正在尝试一个新的项目——风光互补。风光互补简单地说就是让风电和光伏发电互相补充,保障并网的电达到规定的标准等级,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风电的负担。
经过1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站的站长告诉我们,这个光伏发电站的电压等级是一万伏,所有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是采用单晶硅制成,每20块电池板以串联的方式构成一组。我们能够看到每两排电池板之间大约有2米的距离,每块太阳能电池板与地面的夹角大约为60度,这样的布局使得每块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吸收到最多的光能。
之后,站长又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变电站的核心——逆变站,太阳能产生的电都是直流电,要实现并网,必须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这便是逆变站存在的意义。我们走进逆变站后,里面的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巨大噪音让我们无法正常对话,站长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箱门,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每一块电池板的工作状态,这里不仅是进行交直流转换的地方,更是整个光伏电站的监测中心。
下午两点,我们要进行的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项目——徒手攀爬风机。在这里,我们还遇到了华电研究生毕业的学长,这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学长对我们也格外照顾,与我们聊了许多关于母校的事情,为我们的行程增添了一份不一样的温暖。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离厂区最近的13号风机。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35KV电厂的风机一般都是65m高,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再走进风机塔里观看,整个风机塔呈圆柱状,里面中空,分成4层,层与层之间都隔有隔层,每块隔层开一个60cm*60cm的通风口,笔直的梯子穿过通风口一直伸向风机顶部,每块隔层大约能同时容纳20个成年人。
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述了攀爬风机过程中的技术要领之后,我们便依次轮流向上爬,考虑到我们是第一次攀爬风机,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只需爬到第一层便下来,我们的压力顿时小了许多,但只有亲自爬过之后才感受到,上下一层基本上耗光了我们的所有体力,因为塔梯是笔直向上的,每爬一个阶梯都完全依赖双臂的拉力和腿部的蹬力。
等大家都亲自徒手攀爬完一层,累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工作人员再用免爬器依次将我们送到风机顶部,站在免爬器上从底端到顶端大约需要3分钟。爬到风机顶部后,我们把头从风机顶部的天窗探出去,站在65m高的风机上看外面的世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风机那三条长约30m的叶片,放眼望去,一望无垠的草原上除了风机还是风机,视野远端的风机只有绣花针般大小,风机叶片所朝的方向也是四面八方,这样可以解决风向不定的问题。
在上面接应我们的工作人员给我们逐一讲解风机的核心部件,包括机舱、转子叶片、轴心、低速轴、齿轮箱、高速轴及其机械闸、发电机、偏航装置、电子控制器、液压系统等的位置、功能及工作原理。
8月4日第四天参观张北风电观光塔及采访专业人士
早上8点,我们团队从尚义县乘坐通往张北县的客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张北风电观光塔。
观光塔由中节能风力发电(张北)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观光塔共有四层,我们主要参观了一层的展厅和三楼的观光厅,并在四楼的观景平台眺望四周,我们仿佛置身于风机的海洋。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张北的风力发电建设经过三个阶段,历经20载的积累,张北县已经建成的风电厂有8个,并网发电规模超过70万千瓦,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柱。
下午2点,我们一行完成了对张北县风电观光塔的参观后,坐车来到康保县政府,我们之所以来康保县,一方面是提前了解一下康保县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为我们接下来几天在康保县开展活动做准备,另一方面是想借着了解情况的机会对相关专业人士进行采访。
下午3点,我们结合前三天半在参观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以及在前往张家口进行实践前通过网络了解到的一些专业问题向提前约好的康保县政府的一些专业人士进行了采访,内容主要涉及张家口地区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挑战及解决措施。我们就“如何改善目前张家口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弃风弃电现状”、“为什么不在张家口地区引入生物质能发电来丰富张家口地区的新能源结构”、“除了风电和光伏发电,还有没有其他理想能源适合张家口地区”、“就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要在年实现80%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全部城镇公共交通、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商业及公共建筑用能来自可再生能源,全部工业企业实现零碳排放的宏伟目标的可行性”等问题采访专业人士,专业人士逐一耐心给我们回答,通过专业人士的回答,我们看到张家口未来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8月5日第五天为下乡扶贫募捐和下乡宣讲
我们团队早在出发之前就把张家口康保县满德堂乡作为我们团队展开精准扶贫的目的地,张家口康保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满德堂乡又是康保县的贫困乡,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作为目的地是比较合适的。经过团队的努力,我们最终募捐到元的扶贫资金。我们用元的扶贫资金买了50套文具,包括文具盒、中性笔、笔记本、铅笔。
中午12点,我们带着在张家口用募捐资金买的文具抵达满德堂乡乡政府。我们提前联系了满德堂乡的刘书记,向他说明了我们进行的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并表达了我们想借用乡礼堂对村民进行宣讲的意图,乡书记很支持我们的活动,他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并且还为我们联系满德堂乡下属各村主任,并招募到40多位村民作为宣讲会的听众。
下午2点,我们团队成员来到礼堂进行宣讲前的会场布置准备。所有听众到位后,宣讲会正式开始,乡主任作为主持人,我们的宣讲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三个团队成员负责宣讲。第一位进行宣讲的是队长马昕雨,她宣讲的主题是:中国能源现状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对张家口地区带来的影响;接着进行宣讲的是李宣,他宣讲的主题是: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给张家口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
最后一个进行宣讲的是张猛,他宣讲的主题是:生活及农业用电安全的知识讲解。由于区域发展的落后,教育资源落后,使得这里的村民基本都没有接受过教育,在进行宣讲过程中,我们深深地被村民孩子般的求知欲感动,对于我们来说,14年的学习已经让我们觉得这些知识不再那么新鲜,可对好多村民来说这是人生第一次上课。
我们采用有奖问答的方式,乡亲们参与度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答我们的问题。通过这次宣讲,我们对张家口农民的生活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将部分文具发给了热心参加我们活动的村民,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给需要的人尽一份力让我们此行变得有了温度和厚度。
8月6日第六天下乡调研采访
我们再次从尚义县出发前往昨天宣讲的满德堂乡,只是我们此次是深入村间邻舍进行当地村民日常能源使用情况的调研采访并将昨天发剩的文具分发给村里在上学的孩子们。鉴于满德堂乡的交通不便,我们团队就选择乡政府办事处所在的满德堂村开展调研采访。
说实话我们很难相信自己眼前所见的一切,整个乡政府办公楼都仅有6间一层的小平房和一排一层的瓦房拼成,村落其他地方的发展情况就不难想象,乡镇府旁边就有几处民宅,民宅极其简陋,房屋低矮,墙体是土砖堆砌成的,在风吹日晒的岁月打磨下已经摇摇欲坠,我们团队成员一开始都以为这些房屋肯定是被遗弃好多年没住人了,可是当我们走近一看,房屋的一个露天围栏里竟然关着几只羊,屋子外歪歪斜斜的晾衣架上也挂着几件已经掉色的衣服,我们这才确信里面确实还住着人。
我们沿村里的路一直往前走,沿途遇到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一些无忧无虑的儿童,我们走到一个拐角处,恰好碰到几个50来岁的老大娘在石板上唠嗑,我们便礼貌地过去给她们打招呼,给她们说明了我们来村里的意图,然后便和大娘们攀谈起来,她们告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受不了村里过于落后的发展,都到外地打工谋生去了,所以村里就剩些老人和孩子。
在聊到村里能源使用情况时,她们说,现在做饭烧水都用上电了,以前都是用烧柴火做饭,一点也不方便,还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但是,冬天家里供暖还是得自己烧煤,既污染环境又把家里弄得很脏乱,有时候还不安全。
听了大娘们的话,我们都很诧异,我们天真的以为北方的冬天都有暖气!其实不然,在北方的农村家庭,冬季能集中供暖的家庭寥寥无几,像康保县这样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要实现集中供暖基本是不现实的。她们说,她们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借着政府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春风让自家的冬天也能用上暖气。张家口地处祖国北疆,寒冬时节,寒风呼啸,零下30℃的低温真是让人不敢想象没有暖气的生活!
在走访过程中,问及村民可再生能源使用现状,我们发现大家用的最多的是太阳能热水器,问及村民们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意向,我们得到的全部都是积极的反馈——村民们都热切的期盼着生活中能有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据我们了解,康保县政府采取“互联网+扶贫”模式,年的网上交易额已达万元,形成了电商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康保县满德堂乡政府也同电力能源企业合作,开展了6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精准扶贫项目,农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8月7日第七天风电场建设工地参观
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风机建设施工场地进行参观。从尚义县出发,乘车往西北行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一个正在进行风机建设的施工现场,这地方很偏僻,四周放眼望去荒无人烟,只有茫茫草原。看见一行人在逐渐靠近施工现场,工地主管迎着我们走过来,他是来阻止我们靠近施工场地的。我们向他说明了我们是来进行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的,想进工地进行实地参观,他知道我们来的目的后才答应带我们进去参观,前提是我们得听从他的指挥。
这个风机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地基已经挖下去大约5m,然后工人们再在地基里浇灌上钢筋混凝土,把地基打得牢牢的,一想到是为70m左右高的巨塔奠基,工人们丝毫不敢懈怠。他们分成几个工作小组,有的在扎钢筋,有的在开着搅拌机拌混凝土,有的在推着推车运送材料到需要的位置。
工地主管告诉我们,一个风机的占地面积大约在十平方米左右,算上叶片面积的话,空间占地面积可能要更大一点,打地基需要在风机预设位置的周围一百平方米左右挖出底槽,深度约为五六米,在底槽里面架起一根根钢筋,横竖交错,之后再打上混凝土,这样地基就算是完成了。在打好地基的钢筋上面,放置上提前加工好的圆柱形钢筋框架,然后将“壳”套在已经安置好的圆柱形钢筋框架外面,之后再在外面围起来一层铁圈,与外面多边形的框架相互连接,一个个钢筋相互连接,这样,风机的第一层才算建好,依此类推,70m左右高的风机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建造起来的。很难想象,光建造一层就需要如此复杂的工序,完成一座70m左右的风机建设又将多么浩大的工程!
参观完风机施工现场已经是下午4点多,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我们团队张家口之行的最后一天就定格在这茫茫的草原中!
我们来,
迎接我们的是张家口凉爽的风,
我们走,
送我们的是这片富有无限可能的土地。
坐上返京的列车,我们彼此都沉默了,都把视线朝向了窗外移动的风景,也许是这一个周每天都在忙着东奔西走,大家都累了吧!
满满的日程让我们过得特别地充实,哪里有新能源,哪里就有我们的足迹。我们团队也是秉承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原则,明白了理论与实际的差异以及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力工作者所需的专业素养。
我们也通过团队的努力为身处贫困地区的人们带去了点点温暖,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发展带去一份动力源泉。
——五位大学生的实践感言
END
出品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
赵唯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重磅
北京市电改综合试点获批(附试点方案全文)
新鲜出炉
史玉波:未来五年,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将维持18.5%的增长率!
重磅通知
发改委: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
云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云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