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的代州社

明代的“开中制”实行,山西人不畏艰辛往返张垣换取盐引,获取利润。进入清代已形成塞北重要的商业城市,是蒙汉贸易、中俄贸易的中转枢纽,清政府设立税关征税,使张家口逐步进入边贸重镇的行列。

道光《万全志》说到张家口名商八大家时:“八大家者,皆山右人,明末时以贸易来张家口,曰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自本朝龙兴辽左,遣人来口市易,皆八家主之。”这说明八家商贾都是山西籍人,又据《呼伦贝尔旅蒙商》记载,八大家中籍贯亦有代县(代州)人,但年代久远不知名姓。那么代州商贾、工匠亦立足东口张垣,形成了晋帮中一支最早的商旅团体,也是在张家口最早成立同乡组织“代州社”的山西商帮。代州各乡在张家口经商的人比比皆是,由于历史原因没有留下的多的文献资料,单从民国时期大量代州人在张垣的柜夥合影遗存这一点就能证明代州商帮的“代州社”在张家口曾经的辉煌。

“代州社”代州地域名称,社,地主也。《春秋傅》:共工之子位社神。《周礼》:二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说文》先秦时初指土地神,亦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后代逐渐演变为地方基层组织或民间团体。代州社是旅居张家口商贾工匠组成的同乡社,是纯粹以地缘关系结合的结社团体,代州帮同乡商贾工匠都是孑然一身远走东口打拼,人单势孤的开拓群体,必须自发组织以集体力量去应付外界和自然界的挑战。社内对旅居张家口的同乡谋取福祉,协调团结乡党加强内聚性扩大对外势力,对失业者提供帮助病逝者提供无偿抬埋打发。

从张家口市大境门山神庙现存道光三年()增建灶殿碑记有代州社记载来看“代州社”是张家口晋商帮派同乡结社之一。大境门山神庙是张家口上堡最早的庙宇,代州社置社房于院内,由于年久殿宇抱厦、戏台梁柱倾颓、各社房渗漏,道光三年癸未季秋修整完毕。在这次修建山神庙的工程中“代州社”施银二十五两,“代州社”的社房亦整修一新。“代州社”成立年代,不是碑刻时间,我们不能随意臆捏,只能等待发现新的文献资料。

当年张家口“代州社”每年都在山神庙酬神过社,因为往返在张库大道的山西商旅中亦有代州商贾工匠的身影。例如库伦日升光钱庄在张家口桥西大恒店巷的日升栈皮毛店、日升永京货铺、大境门外正沟的日盛大等;代州南口人孙翘在库伦投资开设的兴隆增在在张家口也设有分号如此不能一一例举,张家口的代州商贾工匠能创建“代州同乡社”,在人数上亦不会比山西其他县商人工匠少,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张家口的晋商史料中提晋商二州五县班的二州其中一州就是指代州。现存代州大关帝庙民国十四年重修大殿碑记中,有外蒙库伦的“代州社”在大关帝庙的“库伦社”、多伦淖尔的“代州社”在大关帝庙的“兴化社”、归化城的“代州社”在大关帝庙的“化城社”、包头的“代州社”在大关帝庙的“包镇社”。阙张家口“代州社”那么民国张家口的代州籍商贾的“代州社”为啥没有给家乡大关帝庙出资呢?是否如托克托厅代州籍商贾的“雁门社”进入民国自行解散?晋商史料与研究一书中提到过张家口有“代县社”但没有具体介绍,“代州社”改称代县社”因当是民国的时期,充分说明民国时期在口的代州籍商贾已不算少,民国代州改称代县,在口代州同乡顺应时代把“代州社“改称“代县社”,就算改了称谓,张家口的“代州社”应当还是有实力给家乡修庙出资的,出于何因张家口代州籍商贾没有捐款我们不能随意下结论。

“代州社”在张家口何时退出他的历史舞台?那么可以肯定“代州社”应当是在解放前尚存在,建国后各家私营业都融入公私合营的大潮。店员、学徒参加了由工人阶级组成工会组织,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打破旧社会以同乡社团来维护自身利益的传统理念,同乡社团淡化使张家口“代州社”这一时代性的同乡结社,悄然退出张家口的舞台成为历史。

大型公益图书征集历史文化、诗歌、茶文化原创稿件

日前由《张家口原创阅读》与《张家口生活》







































武汉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四川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jiakouzx.com/zjksms/5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