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究竟是哪里的特产?
网络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京津冀的雾霾,其主要是由内蒙、陕西、山西这三个省区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雾霾最严重的京津冀三地是受害者。情况到底如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研究员说,大量的观测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气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积累加上外地传输导致的。
其中,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对PM2.5污染的贡献约为70%左右。
京津冀区域国土面积虽然只占全国的2%,但年常住人口占全国的8%,煤炭消费占全国的9.2%,单位面积二氧化硫、NOX、烟粉尘排放量分别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4倍和5倍。
在冬季采暖期间,京津冀主要城市的二氧化硫日排放量比年均水平增加近一倍,一次PM2.5增加50%左右,NOX和PM10增加20%左右,VOCs增加10%左右。冬季采暖期间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周边省市的区域传输对京津冀PM2.5污染的贡献约占30%左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山东、河南两省的污染排放。此外,山西、内蒙和陕西的排放对京津冀PM2.5污染也有一定的贡献,但不是污染的主要原因。
柴发合说,治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有必要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行联防联控。
霾的组成到底是什么?
日前,一则“霾里有硫酸氨”的消息在朋友圈里扩散。霾里到底有什么?
北京大学谢绍东教授说,PM2.5的来源非常复杂,可以分为一次来源与二次来源。
其中,一次来源又可分为人为源与自然源。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形成的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自然源包括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土壤和岩石的风化等。二次来源是指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经过冷凝或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细颗粒物。
而研究显示,大气中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包括:有机物质、元素碳、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氯盐、痕量元素等。
谢绍东说,各地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目前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和生物质燃烧等。各个城市和地区视产业结构各行业排放比例有所不同,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因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能源生产行业排放较少,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PM2.5组分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即使是在北京市的不同辖区,组分也不完全相同。
风电致霾说”是否靠谱?
每逢重污染天气来临,总有一篇贴子会被反复传播,文章的主旨说,内蒙古风力发电场和三北防护林使北方风力衰减,这导致了京津冀雾霾严重,雾霾无法被吹散。
这个说法是否靠谱?记者请教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
徐祥德院士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认为,发展风电对局地风速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范围非常有限。他介绍说,丹麦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风电场对下游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范围的地面风速有明显影响,但超过公里之外,影响可忽略不计。
以北京为例,北京距离内蒙古多公里,距离张家口约公里。所以内蒙古和张家口地区的风电不会对北京地区风速产生显著影响。
另外,他介绍说,防护林带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沙地、保持水土、减缓风蚀、降低扬沙,其对风场的作用主要是大气边界层以下的近地层影响。而能驱散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的是大范围冷空气来袭或降水“湿清除”效应。冷空气影响范围垂直方向远远超过边界层或米以上的,其水平尺度可达百公里以上,三北防护林不可能阻挡冷空气或寒潮,影响下游大范围区域风场。
徐祥德院士说,京津冀地区重污染频发,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地与周边区域污染物排放状况。当然,区域性大地形“背风坡”弱风区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象条件变化特征,以及该区域周边大气污染输送等,在某些时段也可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北京白癜风治疗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