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多数国内城市的英文名由拼音翻译不同,张家口在国际上曾有着自己独特的称谓,“KALGAN”(音:卡拉根),这个词来自蒙古语。直到现在,在一些国际航空和俄罗斯及东欧的一些地区仍在使用。
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者刘振瑛说,“卡拉根”是清末民初张家口的国际称谓。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在张家口北站,站舍正门门楼上有詹天佑亲笔题写的“张家口车站”五个字,站牌下方是英文“KALGAN”。今年74岁的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梅大生说,我初中、高中学的是俄文,俄语中张家口发音即“卡拉根”。
刘振瑛说,在当时年代,一个内陆城市站牌标注英文的现象比较少见。其实,早在京张铁路修建前,张家口已经是联系农耕和草原文明的交汇点,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商品贸易集散地,京张铁路的修建正是为了促进张家口经贸的发展。
刘振瑛介绍,190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华大辞典》和1911年出版的 《英汉辞典》中,张家口一词的对照词条都是“KALGAN”。当时,国际上把张家口译为“KALGAN”的情况十分普遍。
其演变过程大致是顺治元年(1644年)清王朝建国,大境门洞开,张库商道日渐兴盛时。汉族商人牵着驼队,赶着老倌车浩浩荡荡北去,蒙古族商人赶着马、牛、骆驼汇集到大境门下,从那时起,大境门就已经成为张家口的标志性建筑。
当年蒙古人从草原到长城脚下的张家口,首先看到的是大境门。由于文化的差异,蒙古人对“镜”、“门”的理解似乎很吃力,他们对张家口的直接认识就是从大境门开始的,蒙语中,形容很大的门时,发音为“卡拉根”。因此,蒙古人把大境门视为张家口的标志,因而直呼张家口为“卡拉根”。
当俄国人参与张库(恰)国际商道的经营后,首先从蒙古人那里得知:“卡拉根”是个很大的交易市场。因此,俄国人也沿用蒙古人的叫法把张家口称为“卡拉根”,此后,由俄国人再传给西方人时当然也是“卡拉根”了。
刘振瑛说,直到现在,在接待一些俄罗斯、蒙古国的客人时,对方有时会提出到“卡拉根”看看,我告诉他们,张家口就是“卡拉根”,你就在“卡拉根”。
来源:新华网
张家口资讯网--好玩、实用信息每日播报点击右上角按钮--查看公众账号--选择北京正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jiakouzx.com/zjksly/1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