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干部专栏来自张家口市的达大

来自张家口市的“达大、阿娜”

张家口市怀安县委组织部副科组织员李刚

在公里之外的讲台上,张家口市援疆教师们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独到的教学方法传递着自己的责任与师德,和硕县的莘莘学子亲切的称他们为来自张家口市的达大、阿娜。11位援疆教师以“使者”的身份来到和硕,搭建起了张硕两地教育事业发展、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为促进和硕这方热土的蓬勃与发展,倾注了自己的精力和心血。

直面困难勇挑重担敢为先

和硕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北倚天山,南濒博斯腾湖,是进入巴州和南疆的门户,县域内有汉、蒙、维、回等多民族聚居。这里常年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燥,春秋两季扬沙浮尘天气较多。

援疆教师们就是怀着为祖国西部教育事业奉献的信念和热忱奔赴和硕县这个小县城,开始了他们永生难忘的援疆生活。独特的自然条件、陌生的环境、迥然不同的风俗习惯、急待沟通了解的各民族孩子,这一切的一切对援疆教师来说,都是即将面临的考验与挑战。

部分教师刚到和硕支教不久,就因为干燥的气候以及水土不服等原因出现流鼻血、感冒、咳嗽、发烧等症状,加上新疆与内地有时差,生物钟的调整导致睡眠不足,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特殊的干燥气候,让援疆教师们看起来更加“健康”了。

对于身体的不适,援疆教师毫无怨言。然而,笔者采访中了解到,对于王玉娟老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和困难莫过于她的家庭。然而对于王玉娟老师最大的挑战和困难莫过于她的家庭。王老师家中上有白发苍苍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初三马上就面临中考的女儿。女儿在电话中的埋怨与夜深人静时对家人的愧疚也曾使王老师打退堂鼓,想做一个逃兵。但是一踏入和硕县第一中学的三尺讲堂,援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她全身心的投入的新疆孩子们的身上。慢慢的,女儿也对妈妈援疆多了几分理解和支持。“选择了新疆,就选择了奉献”,舍小家为“大家”是每个援疆教师共同的选择。

尽心教学只愿胡杨早参天

教师就要坚持站在教学一线岗位上发光发热,援疆教师到达各学校后纷纷站上教学一线岗位,完全承担起和当地教师一样的工作任务。李晓毅老师,承担和硕县第一小学五(5)班数学教学任务;王晓宇老师,承担程和硕县第一小学五(4)班语文教学任务,每周课时量达到11课时;段金霞老师承担和硕县第一中学两个初中毕业班的化学教学任务……

到达受援学校后,全面了解所带班级学生有关学习情况成了援疆教师的首要任务。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老师们都一一了解,为后面做好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老师们和学生接触之后,他们发现自己面临的教学困难还是十分严峻的。受援地区的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学生基础薄弱。尽管孩子们都个个长得非常漂亮,也很聪明,但是学习不主动,惰性大。面对这种现状,援疆教师们拿出各种看家本领,使出浑身解数,一一化解了这些难题。

从学生的基本学习习惯抓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陈瑞明老师上课时,大胆地把课文暂时放在一边,从学生的生活小事入手,把他们在学校中的事编成故事来讲,让他们明白他们的故事中也有语文的六要素,也有作文里的描写方法,也有抒情议论,也有思想感情。慢慢地,学生开始自己行动起来了,他们你今天说说他的新鲜事,他今天说说你的学校趣闻,而且自己开始分析起其中的语文知识来了。一天课上陈老师像往常一样又说起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他家的后面有一个荒园叫百草园,虽然荒凉可对他来说却是个乐园,因为在那里有他无限的乐趣……,学生们听的入神时,陈老师忽然说,大家打开书看第一课,学生们打开书看到一篇课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们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了,他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许多的语文知识,教学任务也很顺利的完成了。

积极培养学生兴趣,将英语学习渗入日常生活。王玉娟老师上课的第一天就发现了这里的孩子们活泼可爱,胆子大敢发问,但是他们的基础太差了,全班有一半多英语不及格的学生,我甚至要从A、B、C教起。接下来的教学中,王老师从兴趣入手,先让孩子们消除对英语的畏惧感,利用课余课间时间,走进班级,走进操场,走入学生们中间,和他们攀谈聊天,给他们讲英语笑话,和他们一起唱英语歌,聊美国大片。渐渐地学生们都和我熟悉了起来,校园里班级内参与我们英语聊天的人越来越多。王老师说:有的同学也展示歌喉唱起了英文歌曲,上学放学的路上,我的学生们还都学着用英语和我问好了。我也荣幸的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张家口的老师“阿娜”(维吾尔语音译,妈妈的意思)。

王玉娟老师的班级里有不少少数民族学生,有两个维吾尔族小姑娘,一个叫古丽娅,一个叫古丽迪娜,开始时她们觉得自己的汉语都说不太好,怎么可能讲好英语,但是她们的歌儿唱得好,舞蹈跳得好,王老师就从教她们英语歌开始,告诉她们其实维语和英语比汉语更接近,尤其是发音,维吾尔族人热情奔放胆子大,她们很快就融入了英语聊天的圈子,现在她们的英语已经成了班里数一数二的好了。

青蓝工程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援疆教师中,有三年长期与三个月短期支教,但是无论援疆多长时间,怎样将自己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留下,是援疆教师们考虑最多的问题。他们知道援疆教师再努力最多也只能影响一届学生,要想真正提高和硕的教学水平,必须为和硕留下优秀教师队伍。解非老师说:“我们入疆不能仅局限于为和硕的教育‘输血’,出于长远考虑,我们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当地教育‘造血’。最终的目的,是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就成了援疆教师结对帮扶的主要途径。这样,援疆教师们根据学科需要每人均有了3-7名结对“师徒”。“青蓝工程”开展以来,结对师徒们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课后及时沟通课堂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科教研活动时,师徒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带动全组的教研工作,和其他老师一起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示范课、经验交流等方式,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传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

他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导思想、带业务、传作风方面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加快了当地青年教师的培养步伐,使他们树立教育新观念,培养高尚师德,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尽快成长为和硕县各学校的骨干教师,带动学校各项工作更好开展。

姚少杰说:作为一名援疆教师,除了要有奉献精神之外,要把张家口市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带到这里来,还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授出去,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完成新环境下教育教学任务。学生们收获知识后喜悦的笑脸与青年教师坚实的成长进步就是我最好的军功章。这也是全体援疆教师的心声和美好祝福。

援疆支教工作还在继续,是这群可爱的援疆教师用心、用情、用爱、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诠释了作为人民教师的崇高境界和高尚情操。他们,是孩子们口中当之无愧的“达大、阿娜”。

编辑

谢讯

赞赏

长按







































李从悠
北京哪个医院对白癜风治疗有效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jiakouzx.com/zjksjt/10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